2025年5月27日 剛果(金)金沙薩/華盛頓綜合報道
剛果(金)與美國圍繞關鍵礦產的“資源換安全”協議談判進入最后沖刺階段。據剛果(金)礦業部長帕卡邦巴向英國《金融時報》披露,雙方計劃在6月底前簽署協議,以鋰、鈷等戰略礦產開采權換取美國軍事保護與基建投資,同時推動結束東部持續30年的叛亂沖突。這一協議若落地,不僅將重塑全球新能源金屬供應鏈格局,更標志著中美在非洲資源博弈進入白熱化階段。
協議核心:以礦產為餌,撬動地緣支點
根據剛果(金)政府提交的方案,美國企業將獲得全球最大鈷礦床——騰克豐古魯姆礦(中國洛陽鉬業持股80%)周邊未開發礦區的獨家勘探權,以及馬農鋰礦(預估儲量664萬噸,占全球20年需求)的優先開采權。作為交換,美國需承諾:
•軍事介入:通過無人機與特種部隊打擊M23叛軍,并允許美軍使用剛果軍事基地保護礦產運輸線;
•基建投資:投入50億美元建設巴納納深水港及連接礦區的鐵路,對標中國“一帶一路”的洛比托走廊;
•供應鏈重組:強制要求美企采用本土技術精煉,打破中國對鈷精煉80%產能的壟斷。
剛果(金)總統齊塞克迪直言,協議目標直指“減少對華依賴”,但強調“不會損害中企既有權益”。然而,中國在剛果(金)的70億美元礦產投資面臨系統性風險。
市場沖擊:鈷鋰價格或迎過山車行情
短期:供應擔憂加劇價格波動
協議預期已引發市場劇烈反應:
鈷價: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鈷價近三個月下跌18%,因交易商擔憂西方產能釋放導致過剩;
鋰價: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反彈受阻,市場擔憂剛果(金)鋰礦開發加速將沖擊南美鹽湖提鋰份額。
中期:供應鏈裂變為兩大陣營
若協議落地,全球鈷供應鏈將呈現“中美雙軌制”:
•美國陣營:剛果(金)鈷礦經盧旺達加工后出口,通過“礦產安全伙伴關系”(MSP)機制流向特斯拉、通用汽車;
•中國陣營:依托現有合資礦山(如中色股份控股的迪茲瓦礦)及本土精煉產能,維持對寧德時代、比亞迪的供應。
長期:技術路線競爭白熱化
中國已啟動反制計劃:
1、無鈷電池:寧德時代宣布2025年鈉離子電池產能擴至100GWh,削弱鈷的戰略價值;
2、資源卡位:通過“采礦權換押金”模式鎖定剛果(金)新礦區控制權;
3、南南合作:聯合南非、贊比亞共建跨境運輸走廊,規避美軍控制的洛比托走廊。
4、深層博弈:安全依賴與主權陷阱
剛果(金)的“走鋼絲”策略
齊塞克迪政府試圖在中美間玩平衡術:
對美訴求:借軍事打擊M23叛軍(被指獲盧旺達支持),重奪東部礦區控制權;
對華策略:保留中企現有礦權,但禁止新增投資以迫使技術轉讓。
美國的“資源殖民”算盤
特朗普政府將協議視為“對華關鍵礦產阻擊戰”的關鍵節點:
•軍事捆綁:效仿烏克蘭模式,將礦產準入與安全承諾深度綁定;
•基建陷阱:要求剛果(金)承擔鐵路80%融資,實質是“以資源償債”。
中國的“韌性”與“隱憂”
盡管面臨挑戰,中國仍握有底牌:
•電力控制:剛果(金)80%電力依賴中資水電站,斷電風險可制約任何違約行為;
•技術壁壘:全球60%鈷精煉產能在中國,短期難以替代。
•專家警告:協議或成“潘多拉魔盒”
喬治城大學非洲政策專家阿米莉亞·摩根指出,協議存在三大風險:
1、安全外溢:美軍介入可能引發與盧旺達沖突,導致礦區癱瘓;
2、社會動蕩:強制取締手工采礦(占鈷供應20%)將激化民怨;
3、市場失衡:若西方產能釋放不及預期,全球新能源產業將面臨原料短缺。
剛果(金)民間組織“盧查勇士”成員斯圖爾特·穆欣多更直言:“讓私營軍事公司掌控礦產,是對主權的背叛!”
未來展望:金屬江湖的“大航海時代”
無論協議最終如何落地,全球金屬市場已進入重構周期:
鈷:從“電池金屬”向“戰略物資”蛻變,地緣屬性超越供需基本面;
鋰:南美“鋰三角”與非洲“鋰走廊”的博弈將主導未來十年定價權;
銅:剛果(金)銅礦開發或因電力短缺(僅30%礦區通電)滯后,支撐銅價長期高位。
在這場資源爭奪戰中,沒有永恒的贏家,只有時代的賭局。剛果(金)的“投美”抉擇,或許只是百年變局的一個序章。
本文內容僅供參閱,不作投資依據,請仔細甄別!長江有色金屬網
【免責聲明】:凡注明文章來源為“長江有色金屬網”的文章,均為長江有色金屬網原創,版權歸本網站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站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長江有色金屬網)”的文章,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站已盡可能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標注,若有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本網站所發布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