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陸家嘴論壇開幕式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宣布推出八項突破性金融政策,涵蓋數據治理、數字貨幣、征信體系、離岸金融、跨境貿易、綠色金融及外匯市場等多個領域,標志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邁入全新階段。
數據治理與金融基礎設施升級
首項政策聚焦金融數據整合與分析能力建設。央行將設立銀行間市場交易報告庫,全面匯集債券、貨幣、衍生品、黃金及票據等交易數據,構建系統性分析框架。該舉措旨在強化金融市場透明度,為宏觀調控與監管提供實時決策支持,同時提升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效能。
數字人民幣國際化再進一步
政策明確設立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推動數字貨幣在跨境支付、金融市場業務中的深度應用。此舉不僅響應了全球數字貨幣競爭趨勢,更為上海打造數字金融創新高地奠定基礎,助力人民幣國際化戰略向縱深推進。
征信體系完善與離岸金融創新雙突破
為填補個人征信市場空白,央行批準設立專業化征信機構,推動征信產品多元化發展,健全社會信用體系。與此同時,上海臨港新片區將開展離岸貿易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通過業務規則創新,為離岸貿易企業提供更靈活的金融解決方案,強化上海全球資源配置功能。
跨境融資渠道與賬戶功能雙升級
政策提出發展自貿離岸債,遵循“兩頭在外”原則,為“走出去”企業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優質主體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此外,自由貿易賬戶功能將迎來優化升級,實現境內優質企業與境外資金的高效對接,跨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顯著提升。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創新落地
央行將在上海試點結構性貨幣政策創新工具,包括航貿區塊鏈信用證再融資、跨境貿易再融資及碳減排支持工具擴容等。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將首次應用于私募股權機構,通過政策杠桿撬動社會資本,精準支持科創企業發展。
外匯市場產品體系補齊短板
針對企業匯率風險管理需求,央行將聯合證監會研究推進人民幣外匯期貨交易,完善外匯衍生品序列。此舉將填補境內人民幣外匯期貨空白,為企業提供更豐富的避險工具,助力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與金融市場對外開放。
政策組合拳激活金融開放新動能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政策組合拳呈現三大特征:一是“數據+科技”雙輪驅動,通過交易報告庫與區塊鏈技術提升金融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二是“離岸+在岸”聯動發展,強化上海全球金融樞紐地位;三是“綠色+科創”精準滴灌,引導金融資源向戰略新興領域集聚。隨著政策逐步落地,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與影響力有望迎來質的飛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強金融支撐。
本文內容僅供參閱,請仔細甄別!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