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白粉行業迎來年內首次集體漲價潮。8月18日,龍頭企業龍佰集團率先發布調價函,宣布自當日起,國內客戶每噸上調500元,國際客戶上調70美元/噸。這一動作迅速引發連鎖反應,攀枝花鈦海科技、惠云鈦業、安納達等超20家企業緊隨其后,其中鈦海科技銳鈦型產品漲幅高達800元/噸,創下年內最大單次漲幅記錄。
此次漲價的核心驅動力源于成本端的多重擠壓。據行業數據顯示,7月以來,鈦礦價格大幅上漲,攀西地區46品位鈦礦年內漲幅達21%,部分礦企因訂單充足甚至采取封盤惜售策略。與此同時,硫酸價格年內漲幅達28.28%,均價突破440元/噸。雙重成本壓力下,鈦白粉企業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以金紅石型產品為例,當前主流價格已低于部分硫酸法企業的生產成本,行業虧損面持續擴大。
面對經營壓力,部分企業選擇戰略性退出。金浦鈦業近期宣布轉戰橡膠領域,而2024年以來已有超10家中小型鈦白粉企業永久停產,涉及產能約80萬噸/年。行業分析師指出,當前鈦白粉市場呈現“冰火兩重天”:龍頭企業通過規模效應和技術優勢維持運營,而中小企業則在成本高壓下加速出清。
作為涂料、塑料等行業的關鍵原料,鈦白粉漲價直接傳導至下游。涂料企業短期可通過適度備貨緩沖成本,但長期來看,行業整合將倒逼下游企業調整采購策略。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價正值“金九銀十”傳統消費旺季前夕,分析師認為,隨著終端需求逐步恢復,社會庫存消化速度有望提升,或對價格形成支撐。
此次漲價潮也折射出行業轉型的迫切性。硫酸法工藝因廢酸、廢水處理成本高企,正面臨政策限制;而氯化法工藝雖環保優勢顯著,但國內產能占比僅16%,技術突破仍需時間。業內呼吁,通過廢酸回收利用、鈦石膏綜合治理等技術改造,推動行業向綠色低碳轉型。
盡管終端需求尚未完全復蘇,但此次集體調價已階段性緩解企業庫存壓力。分析師指出,當前鈦白粉價格仍處于歷史低位區間,疊加副產硫酸亞鐵價格上揚,部分企業虧損狀況有所改善。但能否形成持續性上漲,仍需觀察9月后傳統旺季的實際需求釋放情況。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
【免責聲明】:凡注明文章來源為“長江有色金屬網”的文章,均為長江有色金屬網原創,版權歸本網站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站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長江有色金屬網)”的文章,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站已盡可能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標注,若有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本網站所發布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