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下午,美元指數高位回落98.073,美元計價商品吸引力回升,滬銅主力合約2507反彈上行至78,600元/噸,漲幅0.26%。當前銅市呈現“宏觀博弈加劇、產業韌性猶存”的復雜格局,地緣沖突與庫存周期成為主導價格的核心變量。
??地緣沖突擾動供應鏈,成本支撐邏輯強化??
中東局勢升級引發全球供應鏈二次沖擊,以色列與伊朗圍繞能源設施的精準打擊導致霍爾木茲海峽通行風險激增,國際油價單日飆升4.2%至82.5美元/桶。能源成本攀升推高海外銅礦開采與運輸成本,智利Codelco已將現貨銅溢價上調至120美元/噸,以覆蓋燃油附加費。與此同時,銅作為對沖通脹的核心資產,其金融屬性在美元走弱背景下進一步凸顯,COMEX銅期貨非商業凈多頭持倉增至8.7萬手,創三個月新高。
??供需緊平衡延續,庫存周期分化加劇??
全球銅顯性庫存持續收縮,LME庫存降至114,475噸(較峰值減少38%),注冊倉單占比跌破25%,現貨Cash/3M升水維持在73美元/噸高位。國內方面,滬銅庫存雖環比增5.08%至101,943噸,但保稅區庫存降至14.89萬噸(同比-12%),反映進口窗口關閉下的主動去庫。精廢價差縮窄至970元/噸,再生銅制桿企業開工率下滑至58%,倒逼精銅消費韌性。需求端呈現“傳統領域承壓、新興領域托底”特征:電網投資1-5月同比增14.8%,光伏裝機量突破120GW(同比+35%),但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同比降23.8%,壓制建筑用銅需求。
??成本坍塌風險隱現,技術面承壓待破??
銅精礦加工費(TC/RC)跌至-43.28美元/干噸,秘魯Las Bambas銅礦因社區抗議減產10%,現貨礦端緊缺倒逼冶煉廠降低開工率。但需警惕印尼自由港冶煉廠6月復產帶來的邊際增量,其年產能200萬噸的濕法冶煉線或緩解現貨緊張局面。技術面上,滬銅主力合約在78,000元/噸關鍵支撐位反彈,但周線級別MACD出現頂背離,上方79,280元/噸(對應LME銅9,800美元)為強阻力位,若突破需配合庫存加速去化。
??后市展望與策略建議??
短期銅價或維持77,800-79,280元/噸區間震蕩,建議關注兩大變量:1)LME庫存若跌破10萬噸,可能觸發逼倉行情;2)國內穩增長政策加碼力度,特別是電網投資提速與新能源車購置稅優惠延續。操作上,逢回調至78,000元下方布局多單,止損77,500元;若庫存拐點確認(單周增幅超5,000噸),則轉向逢高沽空策略。風險點在于:地緣沖突緩和導致避險情緒降溫,以及美國對華銅制品加征關稅預期升溫。
總結:銅定價權的再平衡??
當前銅市矛盾本質是“綠色轉型剛性需求”與“傳統經濟疲軟”的博弈。新能源領域用銅量每增長1%,需消耗全球銅礦供應的0.8%,而中國光伏與風電裝機目標(2030年達12億千瓦)將鎖定未來五年15%的年均需求增量。但房地產下行周期尚未見底,新開工面積同比降幅擴大至23.8%,建筑用銅占比從35%降至28%。產業端,頭部企業加速向高端銅材轉型,金田股份再生銅桿產能占比提升至45%,江西銅業高端銅箔出貨量同比增67%,技術壁壘構建正重塑行業格局。
本文內容僅供參閱,請仔細甄別!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