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市博弈白熱化:宏觀政策與微觀供需角力下的震蕩迷局
【行情直擊】多空交織下的技術性拉鋸
6月27日亞市早盤,倫銅延續偏強震蕩格局,市場目光聚焦9800美元/噸關鍵阻力位。滬銅主力2508合約早盤呈現高位盤整態勢,截至10:15分休盤報78700元/噸,漲幅0.33%,技術面呈現近月B結構收斂特征。現貨市場維持剛需采購節奏,內貿銅升水穩定于160元/噸,反映下游對當前價位保持謹慎態度。
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長江現貨1#銅價報78930-78970元/噸,均價報78950元/噸,較昨日上漲210元/噸,現貨升水為160元/噸;
【宏觀變量】地緣緩和與政策博弈的雙重奏
地緣溢價回吐與能源博弈
伊朗與以色列臨時停火協議雖短期改善風險偏好,但美國能源政策的深層矛盾逐漸顯現。白宮官員透露,政府正通過戰略石油儲備(SPR)釋放與出口管制組合拳,試圖將國際油價壓制在75美元/桶以下。這一政策取向實質是"以空間換時間":既需遏制俄羅斯能源收入,又要防止高油價侵蝕消費者信心,更需為潛在的地緣沖突升級預留政策彈藥。
美聯儲的平衡術
鮑威爾在國會聽證會上重申"觀望立場",其核心邏輯在于防范"暫時性通脹"演變為預期自我實現。當前美聯儲面臨兩難抉擇:若過早降息可能重燃通脹,過度緊縮則威脅經濟復蘇。這種政策模糊性導致美元指數持續在98關口徘徊,客觀上為銅價提供支撐。值得注意的是,美聯儲9月降息概率雖從85%回落至68%,但市場已開始定價"預防式降息"可能性。
【產業圖景】庫存博弈揭示深層矛盾
LME庫存之謎:消失的銅去了哪里?
LME銅庫存持續失血至9.3萬噸,但0-3月升水從280美元/噸高位驟降至87.5美元/噸,暗示市場正消化3萬噸隱性庫存注入預期。這背后折射出三大博弈:
•區域套利驅動:COMEX庫存突破20萬噸,與LME價差維持1000美元/噸以上,形成典型的跨市場套利窗口。
•隱性庫存顯性化:交易商正將非注冊倉庫銅轉移至LME體系,但5.6萬噸可用庫存仍遠低于10萬噸安全閾值。
•消費韌性之爭:歐洲精銅短缺與亞洲出口增加形成對沖,LME注銷倉單占比仍高達34%,顯示現貨緊張未實質緩解。
礦端緊缺傳導加速
全球銅礦供應危機正在從預期走向現實:
•TC/RC費用暴跌:中國銅原料聯合談判小組(CSPT)敲定的三季度加工費基準為23.25美元/噸,較一季度腰斬,創2013年以來新低。
•冶煉廠減產預警:國內頭部煉廠下半年檢修計劃已排滿,若礦端緊張持續,精銅產量或出現5%以上降幅。
•電網需求托底:國家電網2025年投資計劃同比增12%,特高壓項目用銅量占比提升至38%,形成需求端重要支撐。
【后市研判】震蕩上行中的結構性機會
當前銅價運行呈現三大特征:
•宏觀驅動弱化:美元指數與銅價相關性從0.85降至0.62,市場對政策預期的定價逐漸充分。
•微觀邏輯強化:LME庫存變動與升貼水結構成為日線波動核心變量,COMEX-LME價差主導跨市套利策略。
•季節性規律失效:傳統消費淡季下,電網訂單超預期與再生銅供應緊張形成對沖,庫存去化斜率不降反升。
策略建議:
•短期:關注9800美元/噸阻力位爭奪,若有效突破則可能挑戰萬點大關,下方支撐位上移至9500美元。
•中期:把握LME庫存見底回升前的做多機會,關注TC/RC費用與冶煉廠檢修計劃的聯動效應。
•長期:布局銅礦股與銅期貨正套策略,2026年前礦端緊缺邏輯難以逆轉。
風險提示:需警惕美國大選前貿易政策突變、中國房地產投資持續收縮等黑天鵝事件。在宏觀政策與微觀供需的持續博弈中,銅市或將演繹"進二退一"的震蕩上行格局。
本文內容僅供參閱,請仔細甄別!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