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早盤,黃金市場上演了一場“過山車”式震蕩——倫敦金現貨價報3328美元/盎司附近,國內Au9999現貨跌至771元/克,跌幅0.66%;滬金主力合約雖收于775.68元/克,但單日仍跌0.4%。這場波動的導火索,正是前一日(7月3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6月非農就業報告:新增就業14.7萬人超預期,失業率降至4.1%創近16個月新低,卻也暴露了“就業質量分化”的隱憂。
非農數據“明喜暗憂”:美聯儲降息預期再陷拉鋸戰
這種“總量熱、結構冷”的就業圖景,讓美聯儲陷入兩難:一方面,就業增長為經濟韌性提供了支撐,降低了短期內“緊急降息”的必要性;另一方面,長期失業率攀升、勞動參與率停滯,暗示就業市場“虛火”漸褪,通脹黏性或超預期。數據公布后,美元指數短線拉升0.3%,美股期指沖高回落,黃金則因“避險需求降溫+實際利率上行預期”雙重打壓快速跳水——這正是市場對“美聯儲推遲降息”定價的直接反應。
內外市場聯動:黃金“抗跌性”仍在,但短期承壓明顯
從全球黃金市場看,倫敦金與國際現貨金的聯動性依然緊密,但國內現貨與國際價格的“價差修復”值得關注。7月4日國內Au9999報771元/克,若以當日匯率(假設1美元≈7.2元人民幣)換算,國際金價(3328美元/盎司)對應國內理論價約775元/克,實際價差僅4元/克,處于歷史低位,反映國內市場對國際金價的“跟隨性”增強。
需求端的分化則更值得玩味: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呈現“一冷一熱”。投資端,全球黃金ETF持倉量自5月以來連續3個月凈流出,主因是市場對美聯儲政策的不確定性壓制了長期配置熱情;但消費端,中國、印度兩大傳統市場的“抄底”跡象顯現——國內金店數據顯示,6月下旬金價回調至770元/克附近時,婚慶金飾、生肖金條的銷量環比增長15%,年輕消費者更傾向“分批建倉”,而非追漲殺跌。印度方面,7月即將進入“季風季婚慶潮”,當地珠寶商已開始提前備貨,預計將拉動7月實物黃金進口量環比增長8%-10%。
短期波動加劇,中長期“避險+抗滯脹”邏輯未改
短期來看,黃金價格或延續震蕩調整態勢。非農數據強化了市場對“美聯儲9月前不降息”的預期,美元指數若站穩96關口,國際金價可能下探3280-3300美元/盎司支撐位;國內現貨金價則可能考驗765-770元/克區間。但調整空間有限——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地緣沖突(中東局勢、俄烏沖突持續)、主要經濟體債務風險(美國國債規模突破36萬億美元)等“避險剛需”,仍將支撐黃金作為“終極避險資產”的地位。
中長期視角下,黃金的“抗滯脹”屬性或進一步凸顯。盡管美國失業率下降,但薪資增速(6月平均時薪同比增3.9%)仍高于2%的通脹目標,若能源價格因地緣沖突反彈,通脹“二次沖頂”風險將迫使美聯儲提前重啟寬松,實際利率下行將推動黃金重新進入上行通道。此外,全球央行購金潮仍在延續——2024年全球央行購金量達1136噸,創歷史次高,2025年上半年延續這一趨勢,將為金價提供“底層支撐”。
投資建議:短期謹慎,長期配置
對于普通投資者,短期需警惕“數據驅動型”波動風險:非農、CPI等關鍵數據公布前后,黃金可能出現劇烈震蕩,追高或殺跌均需謹慎。中長期可關注兩大信號——一是美聯儲明確釋放降息信號(如修改“更高更久”利率表述),二是全球地緣風險升級(如中東沖突外溢、美國大選不確定性)。若信號出現,770元/克以下的國內現貨金價、3300美元/盎司以下的國際金價,或是不錯的配置窗口。
結語?
黃金價格的短期波動,本質是市場對“美聯儲政策預期”的反復定價;而中長期走勢,則由全球經濟周期、地緣風險、貨幣體系變遷等深層變量主導。2025年下半年,黃金或演繹“先抑后揚”行情——調整是機會,堅守方得回報。畢竟,在“不確定性成為常態”的時代,黃金依然是普通人對抗風險的“壓艙石”。
(注:本文為原創分析,核心觀點基于公開信息及市場推導,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做為入市依據 )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