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被視為人形機器人從概念邁向應用的關鍵年,政策扶持、技術迭代與企業布局推動其加速落地,但概念走勢跌宕起伏。
市場表現??:年初概念股大漲(如五洲新春、三豐智能短期漲幅超30%),7月板塊沖高回落,反映多空博弈——前期調整充分但修復后難持續上漲。
影響因素??:
政策??:工信部2023年提出2025年關鍵技術突破、2027年成經濟增長新引擎目標,地方政策高頻響應,類似新能源車早期扶持路徑,支撐長期預期,但落地節奏不確定致市場波動。
??技術??:AI與具身智能融合提升自主決策能力(如特斯拉Optimus算法優化),但運動規劃等技術瓶頸限制商業化,技術突破消息刺激股價漲跌(突破漲、進展慢跌)。
??量產??:特斯拉計劃2025年生產數千臺、2026年擴10倍,國內企業小批量量產(如宇樹G1售價9.9萬),量產進度直接影響信心(交付量低致預期降溫,板塊估值回落)。
??資本情緒??:流動性寬松、科技風格占優時資金涌入,防御或外部風險時撤離;與AI等板塊聯動(AI熱則漲,AI冷則跌)。
??關鍵材料??:
稀土永磁??(釹鐵硼):伺服電機核心材料(單臺機器人需2-4kg,特斯拉需3.5kg),助力小型化、輕量化,2025年需求預計6150噸,2028年CAGR達162.2%。
??鋼鐵??:寶鋼AHR系列無取向硅鋼解決微型電機需求(0.1mm極薄規格),打破進口依賴,推動電機國產化。
綜上,人形機器人走勢受政策、技術、量產、資本等多因素交織影響,短期波動持續,長期隨技術突破、政策落地及材料優化有望突破,投資者需關注行業動態、技術進展及材料供應。
(注:本文為原創分析,核心觀點基于公開信息及市場推導,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做為入市依據 )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