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行情與影響因素
價格表現??:據長江有色金屬網獲悉,今日長江現貨市場1#錫均價報270500元/噸,??下跌2000元??,延續回調趨勢。滬錫主力合約呈現“低開低走”,早盤承壓下行,顯示??資金減產離場。
宏觀面:北京時間9月18日凌晨的美聯儲決議成為市場轉折點。雖然宣布降息25個基點,但鮑威爾明確表態這不是寬松周期的開始,導致風險資產普遍承壓。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集體走弱,錫市場難以獨善其身。
供應瓶頸持續,冶煉端收緊?
緬甸佤邦錫礦復產緩慢,全球錫供應維持偏緊格局。原料短缺傳導至冶煉環節,加工利潤萎縮疊加計劃檢修,國內精煉錫產量環比下滑。現貨流通資源有限,為錫價提供底層支撐,但短期難以逆轉宏觀情緒主導的跌勢。
?需求復蘇緩慢,訂單未見起色?
盡管傳統淡季臨近尾聲,家電、鍍錫板等行業訂單復蘇仍不明顯,企業采購多以剛性需求為主。AI服務器與半導體中長期需求雖被看好,但短期難以提振實際消費。供需雙弱格局下,錫價上行動力不足。
錫產業鏈
上游:資源為王,成本剛性上漲?
全球錫礦供應呈現“高度集中”與“增長瓶頸”并存的格局。印度尼西亞、中國及緬甸三國幾乎掌控全球近半數儲量,形成顯著的資源壁壘。近年來,全球產量增長乏力,增量主要依賴于剛果(金)等地的開發。然而,普遍面臨的礦石品位下降問題,以及全球范圍內人力、能源等生產成本的系統性上漲,共同推高了開采端的邊際成本,構成了錫價最底部的堅實支撐。
?中游:冶煉承壓,中國主導全球供應?
冶煉環節是產業鏈的“咽喉要道”。全球每年有6-8萬噸的供應來自于再生錫的回收利用,有效補充了原生錫的供給。中國在這一環節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其精煉錫產量規模約占全球總產能的半壁江山。雖然產能充足,但冶煉企業正面臨“兩頭擠壓”的困境:一方面是礦石原料來源緊張且價格高企;另一方面是加工費用(TC/RC)長期在低位徘徊,不斷侵蝕冶煉廠的利潤空間,部分企業運營已逼近盈虧平衡線。
?下游:傳統需求穩健,新興動能崛起?
終端消費結構清晰,焊料領域以約50%的占比穩居第一大類需求,其景氣度與半導體、消費電子、人工智能算力設備、新能源汽車電子化及光伏焊接等產業的發展高度綁定。隨著全球半導體行業進入復蘇周期,以及AI、新能源等“技術驅動型”產業爆發式增長,焊料用錫需求被賦予了強勁的長期增長潛力。錫化工、馬口鐵及鉛酸蓄電池等傳統應用領域則保持相對穩定的需求態勢。
短期展望:宏觀主導,承壓運行?
隨著美聯儲“鷹派降息”效應持續發酵,風險資產偏好降溫,預計錫價短期仍將弱勢調整。然而供應端緊缺格局并未改變,一旦宏觀面利空消化、需求邊際改善,錫價有望獲得新一輪支撐。眼下市場正等待更多來自供需兩端的明確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