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今日國內綠電鋁報價區間為21,130-21,170元/噸,均價報21,150元/噸,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10元/噸。
新能源需求支撐與地產鏈疲軟的雙重作用下,呈現供需博弈加劇的復雜格局。
供給端:產能釋放趨穩與成本分化并存
國內電解鋁運行產能已逼近政策紅線,內蒙古霍林郭勒等綠電鋁示范基地的產能持續釋放,疊加西南地區水電季節性回升,市場對四季度供應穩定性預期增強。但氧化鋁市場供需錯配問題凸顯,北方地區因產能擴張導致價格承壓,南方則因電解鋁產能增長維持緊平衡,噸鋁成本差異擴大。海外供給增量有限,印尼新增產能受電力瓶頸制約,歐洲能源成本高企延緩復產進程。
需求端:新能源場景支撐與地產鏈疲軟分化
新能源汽車及光伏領域對高純度綠電鋁的需求保持韌性,分布式光伏裝機滲透率提升帶動全年需求增。低空經濟領域,eVTOL電池對高純度鋁材需求激增,億航智能等企業已啟動供應鏈測試。反觀傳統建筑用鋁,華東地區鋁型材企業開工率較上月下降,部分企業轉向再生鋁替代方案以降低成本。海外市場呈現分化,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推動出口企業轉向綠電鋁生產,而東南亞基建項目對高強耐蝕鋁材需求激增。
市場層面:價格波動加劇與產業鏈博弈深化
盡管新能源需求提供支撐,但地產鏈需求崩塌導致庫存去化速度放緩,社會庫存回升至120萬噸以上。下游加工企業通過長單鎖定原料成本,中小廠商則轉向再生鋁替代方案,累庫壓力制約價格上行空間。期貨市場持倉數據顯示,多空雙方圍繞21,000元/噸關鍵點位展開激烈博弈,市場情緒偏向謹慎。
政策端:雙碳導向與貿易壁壘交織
國內《電解鋁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細則即將落地,明確要求2025年底前電解鋁噸鋼碳排放強度下降15%,西北地區綠電熔煉項目噸鋁碳排放強度較傳統工藝下降22%。
當前綠電鋁市場正處于政策紅利釋放與供需再平衡的關鍵窗口期。盡管短期價格承壓,但若四季度綠電供應缺口擴大及《行動計劃》細則超預期落地,價格或存在反彈空間。中長期來看,全球綠電裝機容量若按當前增速擴張,到2030年綠電鋁在電解鋁總產量中的占比有望突破30%,溢價空間將進一步釋放。
【僅供參考,消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