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氯化鎳報價區間持平于32850-34850元/噸,均價報33850元/噸,延續了自7月下旬以來的窄幅波動格局。
從供應端看,印尼鎳礦出口政策調整持續釋放增量。
印尼鎳產品出口關稅減免談判取得進展,疊加當地中資企業電積鎳項目產能爬坡,7月國內精煉鎳進口量環比增長132.29%至1.7萬噸,港口鎳礦庫存增至1033.34萬濕噸。與此同時,國內氯化鎳產能利用率攀升,金川集團等頭部企業通過濕法冶金技術升級,將高純度氯化鎳生產成本壓縮至2.8萬元/噸以下,市場“原料寬松、成品過剩”。
需求端則呈現結構性分化。
新能源領域,三元前驅體企業因鋰價反彈放緩補庫節奏,但硫酸鎳需求增量仍支撐部分產能釋放,7月國內硫酸鎳產量環比增長4.3%至2.65萬噸。電鍍行業受消費電子新品發布延遲影響,訂單量環比下降8%,而軍工領域因高端合金需求增長,高純氯化鎳采購價逆勢上漲5%。
值得關注的是,海關總署數據顯示,7月氯化鎳進口量同比增加22.3%,保稅區庫存消化緩慢,現貨市場流動性分層加劇。
成本支撐與庫存壓力形成雙重博弈。
LME鎳庫存仍處21.17萬噸高位。但印尼鎳礦基準價(HMA)上調,當前市場價格已逼近成本線,部分中小廠商減產意愿增強。
行業轉型加速技術升級。
歐盟碳關稅倒逼企業加速布局低碳工藝,華友鈷業研發的濕法冶煉技術使噸鎳碳排放降低35%,其6萬噸高純氯化鎳項目將于2026年投產。但低端產能過剩壓力未解,全國約30%的氯化鎳產能仍采用傳統高能耗工藝,面臨環保限產風險。
短期來看,氯化鎳價格或維持3.3-3.5萬元/噸區間震蕩。若新能源領域補庫力度不及預期,疊加不銹鋼需求持續疲軟,價格可能下探3.2萬元支撐位。
【消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