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驅動:江西礦證續期懸念引發供應擔憂
2025年8月7日,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LC2511報收72300元/噸,單日漲幅達5.36%,創下近三個月新高。此次上漲的核心矛盾集中于江西頭部礦山采礦證續期不確定性——寧德時代子公司宜春時代新能源礦業的采礦權(許可證號:C3600002022080001)將于8月9日到期,其續期申請雖已提交但尚未獲批。根據宜春市自然資源局7月通知,涉及鋰礦開采的8家礦山需在9月30日前提交礦種變更儲量核實報告,而寧德時代項目因礦種登記問題(采礦證僅標注"陶瓷土"但實際開采鋰云母)可能面臨審批權限上收至自然資源部的流程延宕。市場擔憂若續期失敗,月均7000-8000噸LCE供應或受影響,直接觸發短期供需缺口預期。
需求側:備貨旺季與政策托底形成支撐
盡管處于傳統消費淡季,但下游需求展現韌性:
•動力電池排產增長:8月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27.8GWh,同比增長121%,其中磷酸鐵鋰電池占比62%,凸顯其成本優勢;
•儲能需求爆發:全球鋰離子儲能電池需求預計2025年達256.41GWh,中國儲能中標容量同比增88%,拉動碳酸鋰需求;
•政策刺激延續:中國新能源汽車"以舊換新"補貼政策持續發力,美國雖政策反復但反補貼調查未顯著抑制中國出口。
供應端:擾動與彈性并存
•短期減產影響:青海鹽湖停產及部分鋰鹽廠檢修導致鹽湖、云母提鋰產量下降,但輝石碳酸鋰企業開工率提升(外購原料模式)對產量形成補充,7月國內碳酸鋰總產量突破8萬噸,環比增長4%;
•長期過剩壓力:2025年全球鋰資源供應預計增26%至160.8萬噸LCE,南美鹽湖(智利新增50萬噸LCE)及非洲礦項目持續放量,疊加鋰電回收量預計5-10萬噸,供應寬松格局未改。
庫存與市場情緒:博弈加劇
•庫存結構變化:截至7月28日,碳酸鋰社會庫存14.2萬噸,環比增692噸,但下游補庫動作明顯(正極廠在鋰價跌破7萬元/噸后采購意愿增強),呈現"上游去庫、下游補庫"特征;
•投機資金介入:期貨市場持倉量增加,若礦證續期失敗,期現共振上行概率提升,但若政策落地不及預期,價格或快速回調。
未來展望:短期波動與長期過剩
•關鍵觀察點:8月9日礦證續期結果、9月動力電池排產數據、海外礦山產能釋放節奏;
•價格區間預測:短期受消息面驅動可能挑戰8萬元/噸,但2025年全球供需過剩(約12萬噸LCE)將壓制長期價格,預計中樞維持7-9萬元/噸;
•風險因素:江西礦山停產規模超預期、新能源政策加碼、海外鋰礦成本塌陷。
結語:碳酸鋰本輪上漲本質是供應脆弱性預期與需求韌性預期的短期碰撞。在礦證續期懸念落地前,市場或延續"消息面驅動"的寬幅震蕩格局,但長期過剩壓力仍需通過產能出清或技術迭代(如高壓密LFP、固態電池)緩解。投資者需警惕政策明朗后的價格反轉風險,同時關注儲能需求增長對低品位鋰資源的消化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