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2025年9月12日,長江綜合電池級碳酸鋰99.5%均價72000元/噸,較上一交易日跌200元;工業級碳酸鋰99.2%均價70300元/噸,較上一交易日跌200元。期貨市場方面,主力合約2511全天在??70500-71800元??區間震蕩,最終收于71160元/噸,小幅上漲0.71%,表現出一定的抗跌性。這一價格波動背后,是需求旺季與產能出清的激烈博弈,更是新能源產業鏈轉型的關鍵信號。
需求端:旺季動能與結構性增長并存
當前正值行業需求旺季,下游材料廠剛性采購需求旺盛。中汽協數據顯示,2025年1-8月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占比達48%,8月單月滲透率突破52.2%,動力電池需求持續增長。儲能領域更顯爆發力——美國關稅窗口期(2026年關稅升至25%)前集中交付,中東光儲項目訂單激增,寧德時代儲能電芯在手訂單超48GWh,排產至2026年一季度;海辰儲能廈門/重慶基地滿產至10月仍無法滿足交付需求。消費電子領域,iPhone 17電池備貨及快充技術普及推動硅碳負極滲透率提升,進一步拉動碳酸鋰需求。
供應端:過剩壓力與產能出清并行
盡管需求增速超過供應增速,但碳酸鋰社會庫存仍處高位。截至8月29日,碳酸鋰實物庫存10.05萬噸,較前周去庫300噸,上游去庫、下游補庫特征明顯,貿易商環節庫存增加2000噸至4.5萬噸,顯示中游賭漲情緒。供應端呈現兩極分化:一線廠商如寧德時代產能利用率超90%,但二線廠商因技術滯后產能利用率低迷,尾部企業甚至跌破20%。行業面臨產能出清壓力,低效產能關停加速,技術迭代如鈉電戶儲滲透率突破25%,500Ah大電芯、固態電池等新技術路線逐步落地。
價格邏輯:短期震蕩與長期價值的平衡
9月12日價格微跌需結合前期累計下跌背景分析。短期看,進口礦增加、庫存壓力及資金情緒轉空是下跌主因。但長期視角下,需求旺季動能、政策支持及技術迭代將支撐價格。光大期貨指出,若價格持續下行接近成本線,可能引發更多減停產行為,形成價格支撐。冠通期貨則強調,江西鋰礦采礦證續簽結果(9月30日截止)是近期最大不確定性因素,任何超預期變動都可能引發價格劇烈波動。
綜上,碳酸鋰價格“磨底”是行業轉型的必經階段,短期波動不改長期價值。在需求旺季與產能出清的博弈中,唯有技術領先、成本控制能力強的企業方能脫穎而出,引領新能源產業鏈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