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滬銅主力合約2509高開走弱,期價繼續在79500附近震蕩,截至10:15分休盤報價79720元/噸,下跌90元/噸,跌幅0.11%,今日電解銅現貨市場逢低入場略有增加,下游繼續壓價拿貨,持貨商嘗試挺價,但由于看悲后市,略有跟盤下調較昨日下調升水40元,市場交投氣氛溫和,買賣平穩進行。
長江現貨1#銅價報79920元/噸,較昨日下跌20元/噸,現貨升水為260元/噸。
全球貿易格局調整:特朗普政府推進“關稅模板”策略,美日貿易協議落地,汽車關稅從25%降至15%,日方承諾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并開放大米市場;歐盟談判若達成低稅率協議(擬設15%基準關稅),將緩解市場對全球貿易戰的擔憂。中美將于瑞典展開新一輪經貿談判,市場對雙方在關稅及科技領域達成互惠協議抱有樂觀預期,推動風險資產需求升溫。
美元與流動性預期:特朗普持續施壓美聯儲降息,盡管7月不降息已成共識,但9月降息概率仍達58%,疊加美元指數走弱,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獲得支撐。
內外政策面:國內穩增長+海外流動性,形成雙重支撐
國內政策: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動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調結構、優供給,疊加“反內卷”政策優化競爭環境,提升市場對需求復蘇的信心。
海外政策:特朗普政府通過“關稅施壓+降息呼吁”組合拳,試圖平衡經濟與政治目標,若美聯儲鷹派立場松動,低利率環境或進一步支撐銅價。
基本面:供應偏緊與淡季需求博弈
1、供應端:
海外:淡水河谷(Vale)二季度銅產量9.3萬噸,同比增17.8%(主因巴西Sossego礦品位提升及Salobo綜合體產能釋放),全年指導產量維持34-37萬噸不變;下半年TC長單談判結果顯示原料緊張格局延續,精礦供應偏緊。
國內:冶煉產量超預期,但原料角度(精礦進口依賴度高)預期環比下降,疊加海外進口到港量未大幅增加,國內維持緊平衡的低庫存狀態。
2、需求端:當前處于傳統淡季,下游新訂單改善有限,整體需求偏弱;但國內“反內卷+穩增長”政策基調明確,有望提升工業品市場需求預期。
3、庫存面:LME庫存升至12.5萬噸,但累庫節奏放緩;國內社會庫存維持低位,支撐價格。
總結,當前銅價受多重因素驅動
1、利好因素:全球貿易協議緩解擔憂、中美談判預期樂觀、國內穩增長政策、海外降息預期、低庫存狀態。
2、利空因素:淡季需求疲軟、LME累庫壓力、關稅落地后虹吸效應或轉為回流。
短期預測:在宏觀風險偏好回升、政策預期支撐及低庫存背景下,銅價有望維持偏強震蕩;但淡季需求弱于往年上行周期,若消費韌性持續不足,需警惕回落風險。
重點關注:中美第二輪經貿談判進展、國內需求實際改善情況、LME庫存變化及美聯儲9月議息會議信號。
本文內容僅供參閱,請仔細甄別!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