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 月 12 日,中美在斯德哥爾摩達成經貿會談共識并發布聯合聲明——中美經貿會談宣布即日起暫停24%關稅,為期90天。當日A股半導體板塊應聲爆發:芯原股份漲超8%,板塊領漲帶動滬指續創新高。這場由關稅緩和觸發的資本熱潮,不僅是短期情緒的釋放,更折射出半導體產業在壓力下的韌性突圍,以及隱藏于芯片背后的“金屬力量”。
90天緩沖期:行業壓力的階段性松綁
過去幾年,中美貿易摩擦如懸頂之劍,半導體企業首當其沖。以進口關鍵設備或原材料的中國企業為例,24%的關稅直接推高采購成本,而終端產品因國際市場競爭激烈難以轉嫁成本,利潤空間被持續擠壓。此次關稅暫緩,相當于為行業按下“減壓閥”——機構測算,部分企業利潤率或在未來兩到三個季度提升5%-10%,成本端改善直接增厚盈利預期,成為股價反彈的核心支撐。
供應鏈修復:全球分工的喘息之機
半導體是全球分工最精密的產業之一,從硅片制造到芯片封裝,任何環節擾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此前關稅波動下,美國對中國半導體材料、設備的出口管制曾導致部分企業原材料斷供、交貨周期拉長,生產效率下降。如今關稅緩和,企業得以松口氣:原材料采購周期回歸穩定,生產排期不再因關稅不確定性頻繁調整,庫存周轉效率顯著提升,產業鏈抗風險能力增強。
政策與情緒共振:長期價值的重估契機
中美經貿關系緩和,市場對半導體領域政策協同的期待升溫。一方面,雙方在量子計算芯片、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等前沿技術的合作或破冰,技術資源共享有望加速研發進程;另一方面,市場準入放寬可能打開新空間,企業海外擴張阻力減小。疊加中國大基金注資、稅收優惠等本土政策扶持,投資者對行業長期增長的信心被進一步強化。值得關注的是,貿易摩擦期間被壓制的情緒,正隨關稅暫緩迎來修復。半導體作為5G、AI、物聯網的底層支撐,其戰略地位未變,長期需求確定性高。8月12日板塊資金凈流入環比激增數倍,資金回流推動估值快速修復,成為股價反彈的直接催化劑。
幕后英雄:金屬材料的產業支撐力
半導體產業的繁榮,離不開一類“幕后玩家”——關鍵金屬材料。銅憑借低電阻特性,是芯片互連布線的核心材料,隨著芯片集成度提升,超細銅導線的需求愈發迫切;金因化學穩定性優異,廣泛用于芯片鍵合工藝,保障高端芯片可靠性;鋁、鎢則在電極制造、刻蝕設備等領域發揮關鍵作用。鉭(Ta)或其氮化物(TaN)則作為“屏障層”,在銅沉積前覆蓋絕緣層表面,防止銅原子擴散破壞器件結構,是銅互連技術不可或缺的“防護盾”。這些金屬的性能直接影響芯片質量,隨著半導體技術迭代,其升級需求將持續釋放,相關企業或迎新增長機遇。
未來展望:短期窗口與長期突圍
短期看,90天關稅緩沖期為行業提供了寶貴的調整窗口;長期看,5G基建、AI算力、物聯網設備普及帶來的需求爆發,疊加政策扶持,行業增長空間明確。但挑戰同樣存在:技術迭代加速要求企業持續高研發投入,全球市場競爭考驗核心競爭力。
此次半導體股反彈,既是市場對短期利好的反饋,更是對行業長期價值的重估。而隱藏在芯片背后的金屬材料企業,或隨產業鏈景氣度提升迎來“戴維斯雙擊”。在全球科技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半導體產業的故事,才剛剛翻到新的一頁。
(注:本文為原創分析,核心觀點基于公開信息及市場推導,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做為入市依據 )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