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黃金市場上演“冰火兩重天”:倫敦金微漲0.31%至3345.64美元/盎司,國內黃金期貨主力合約同步飄紅0.32%至777.66元/千克,國內 Au9999 價格為 774.42 元 / 克,較之前上漲了 0.87 元,漲幅達 0.11%。但實物品牌卻分化明顯,市場像極了一場未分勝負的拔河賽,多空力量在宏觀政策、供需矛盾與地緣不確定性中反復拉扯。
第一重暗戰:PPI超預期VS美聯儲政策“變臉”??
黃金的短期命運,被美國7月PPI數據“攥住了咽喉”。7月PPI同比3.3%(創三年新高)、環比0.9%的“暴擊式”增長,徹底打亂了市場對美聯儲9月降息的押注——原本期待的“寬松東風”戛然而止,美元因避險需求飆升,以美元計價的黃金被迫承壓。
更關鍵的是,這場“數據風暴”直接把焦點推向了8月21-23日的杰克遜霍爾央行年會。作為全球央行的“政策風向標”,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每一次發言都可能掀起市場巨浪:若釋放“鷹派”信號(強調通脹頑固、推遲降息),美元或進一步走強,黃金將面臨下行壓力;若轉向“鴿派”(軟化通脹立場、暗示降息),黃金則可能借勢反彈。
第二重暗戰:供應穩中有升VS需求“冰火分化”??,從供需基本面看,黃金正經歷“上下撕裂”的考驗。
供應端,全球黃金產量穩中有升,二季度總供應量同比增長3%,金礦產量創二季度歷史新高;回收金雖增4%,但在高金價下仍顯低迷。整體看,供應端并未出現“斷供”風險,甚至能為市場提供基礎支撐。
需求端卻是“一半火焰一半海水”:投資需求堪稱“瘋狂”——黃金ETF二季度凈流入170噸,上半年總需求創2020年以來同期新高;中國投資者更激進,金條金幣需求同比激增約45%。全球央行也在“瘋狂掃貨”:二季度增儲166噸,95%的受訪央行計劃未來一年繼續增持。但消費端卻“冷得刺骨”,二季度全球金飾需求同比下降14%;中國市場更慘,二季度金飾需求僅69噸,環比驟降45%、同比下滑20%,創2007年以來最弱二季度。高金價下,消費者轉向輕克重產品,傳統金飾消費被“腰斬”。
第三重暗戰:關稅不確定性VS避險情緒“拉鋸”??
全球貿易政策的“搖擺不定”,讓黃金的避險屬性陷入“理論利好、現實受限”的尷尬。一方面,關稅壁壘的潛在升級加劇了企業供應鏈焦慮,理論上應推升避險需求;但另一方面,貿易摩擦抑制了長期投資與生產擴張,經濟活躍度下降反而削弱了黃金的“抗衰退”需求。這種矛盾讓黃金的避險買盤始終“猶抱琵琶半遮面”。
此外,國際金價走勢常受地緣局勢顯著影響。近期特朗普與普京阿拉斯加會晤未就烏問題達成共識,疊加俄美關系正常化磋商推進中的政治博弈不確定性,避險情緒升溫;同時,以色列計劃數周內加沙城軍演引發的地區沖突風險上升,資金加速涌入黃金避險。但黃金避險需求的釋放存在復雜性:其一,地緣局勢演變存變數,若相關方短期妥協緩和局勢,避險情緒或快速消退,拖累金價回調;其二,美元、日元等避險資產與黃金存在資金分流——美國經濟數據向好或美聯儲釋放支撐信號時,美元走強或分流避險資金,抑制金價。
短期怎么走?關鍵看這三大信號?
綜合來看,黃金短期難破“震蕩魔咒”,預計短期內黃金延續高位偏強運行,但三大變量可能成為破局關鍵:
鮑威爾“鴿派”or“鷹派”??:杰克遜霍爾年會上的政策表態,將直接決定美元強弱與黃金方向;
?PPI余波發酵?:若后續美國CPI數據延續高位,美聯儲“推遲降息”預期或進一步強化,壓制金價;
?消費端能否“觸底反彈”??:若金價回調刺激傳統金飾需求回暖,或對沖投資需求的短期波動。
對于投資者而言,當前黃金市場更像一場“耐心戰”——追高需警惕政策利空,抄底要等消費回暖信號。
(注:本文為原創分析,核心觀點基于公開信息及市場推導,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做為入市依據 )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