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2025年7月18日,長江綜合電池級碳酸鋰(99.5%)均價上漲1400元至66100元/噸,工業級碳酸鋰(99.2%)同步上漲至64800元/噸。期貨方面,碳酸鋰主力合約收漲2.82%,報收69960元/噸。盡管供需過剩基本面未改,但近期儲能需求爆發、鋰鹽廠減產傳聞及資金做多情緒,共同推動了本輪價格反彈。
供需矛盾:過剩基本面未改,但短期需求支撐明顯
1、供應端:鋰鹽廠增產與庫存壓力并存
近期碳酸鋰價格反彈至6萬元/噸以上,刺激鋰鹽廠生產意愿提升,周度產量持續增加。然而,行業庫存仍處于高位,顯示長期供應過剩壓力未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碳酸鋰產量達70.1萬噸,同比增長35.4%,產能利用率仍需時間消化。
2、需求端:儲能領域成最大亮點
儲能需求成為本輪價格反彈的核心支撐。2025年6月,中國儲能項目招標量達53.19GWh,創年內新高,其中獨立儲能項目占比27%,風電/光伏配儲需求同比增長超200%。寧德時代、贛鋒鋰業等企業在儲能系統招標中表現亮眼,例如寧德時代中標中國石油1200MWh液冷儲能系統項目,直接拉動碳酸鋰需求。
新能源汽車領域雖處淡季,但銷量韌性仍存。7月前兩周,全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33.2萬輛,同比增長26%,滲透率達58.1%。特斯拉、比亞迪等車企新增車型對高性能電池的需求,進一步支撐了鋰鹽消費。
政策與消息:減產傳聞+資金做多,推動價格超預期反彈
1、減產傳聞引發供應收緊預期
盡管未有龍頭企業明確公告減產,但市場傳聞部分鋰鹽廠因成本壓力及庫存積壓,主動降低開工率。例如,天齊鋰業、贛鋒鋰業2024年業績預虧,反映行業下行壓力,減產消息間接強化了市場對供應收緊的預期。
2、期貨市場資金涌入,倉單低位放大波動
碳酸鋰期貨倉單處于低位,疊加主力合約持倉量增加,資金做多意愿顯著提升。7月15日,碳酸鋰主力合約成交764028手,持倉量342146手,較前一交易日減少14015手,但多頭情緒仍占主導。期貨價格領漲現貨,基差擴大至-2220元/噸,進一步推動現貨價格跟漲。
龍頭企業動態:業績承壓與戰略調整并行
1、天齊鋰業、贛鋒鋰業:減產與虧損中的轉型
兩家“鋰礦雙雄”2024年業績大幅預虧,主要受鋰產品價格下跌及海外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影響。天齊鋰業表示,其控股子公司泰利森鋰精礦定價機制與鋰化工產品銷售周期錯配,加劇了業績波動。為應對困境,天齊鋰業加速布局下游鋰鹽深加工,而贛鋒鋰業則通過中標儲能項目(如中國電建多個儲能EPC工程)對沖業績壓力。
2、寧德時代:儲能領域強勢擴張
寧德時代在2025年6月儲能系統招標中表現突出,中標量達1.2GWh,涵蓋中國石油、中國電建等大型項目。公司通過“廠中廠”模式(如賽力斯超級工廠產線)實現電池“即產即裝”,提升供應鏈效率,進一步鞏固其在儲能領域的領先地位。
未來展望:短期反彈難改長期過剩
1、短期:儲能需求與資金情緒主導價格波動
儲能項目招標量持續增長及新能源汽車銷量韌性,可能繼續支撐碳酸鋰價格短期反彈。但庫存高位及鋰鹽廠增產將限制漲幅,預計價格在6.5萬-7萬元/噸區間震蕩。
2、長期:需觀察供需結構優化與技術替代風險
需求端:全球儲能市場裝機量預計2025年達150GW,中國占65%,長期需求增長確定性高。
供應端:澳大利亞、非洲鋰礦項目陸續投產,2026年全球鋰資源供應量或超200萬噸LCE,過剩壓力可能加劇。
技術替代: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等新技術商業化進程,可能擠壓碳酸鋰需求空間。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