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長江有色金屬網訊,根據市場信息了解到,在國家戰略布局與產業需求共振下,固態電池技術正以"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的核心優勢,成為低空經濟領域的關鍵技術支撐。8月15日,由太藍新能源牽頭、南開大學與中國民航大學聯合參與的"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及400Wh/kg以上固態電池系統"項目,正式入選"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顛覆性技術創新重點專項2025年度項目",標志著我國在低空飛行器動力系統領域邁出里程碑式一步。
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打造技術閉環
該項目構建了"基礎研究-技術轉化-應用驗證"的全鏈條創新體系:
1、南開大學依托材料化學領域積累,聚焦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的晶體結構調控與界面穩定性優化;
2、太藍新能源發揮產業化經驗,主導電池設計、制造工藝及規模化生產方案制定;
3、中國民航大學承擔航空級標準驗證,針對低空飛行器的高振動、寬溫域等特殊工況建立測試模型;
4、小鵬匯天作為終端應用方,提供飛行汽車能源系統需求數據,推動技術方案與空域交通場景深度耦合。
值得關注的是,該項目明確將低空飛行器作為首要應用場景。小鵬匯天飛行試飛基地負責人透露:"當前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對電池能量密度的要求已突破400Wh/kg,而傳統液態鋰電池難以兼顧安全與性能,固態電池成為唯一可行方案。"
頭部企業競速 固態電池賽道升溫
在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動力電池企業正加速布局低空飛行領域:
瑞浦蘭鈞
牽頭浙江省"尖兵領雁+X"計劃,開發能量密度超400Wh/kg的全固態鋰電池,目標2026年實現低空飛行器裝機應用。
贛鋒鋰業
已產出500Wh/kg硫化物基全固態電池樣品,計劃年內向eVTOL企業交付驗證,其鋰金屬負極技術可實現10分鐘快充。
欣界能源
推出480Wh/kg鋰金屬固態電池,循環壽命突破1000次,獲某頭部無人機企業2000組訂單。
比克電池
定于2025年底推出390Wh/kg固態電池,針對eVTOL起降階段的高倍率放電需求優化電極結構。
技術突破與商業化并進 挑戰仍存
盡管進展顯著,行業仍面臨三大瓶頸:
•成本控制:當前全固態電池制造成本是液態電池的3-5倍,硫化物電解質規模化生產仍是難題;
•標準缺失:航空領域對電池的熱失控防護、電磁兼容等指標尚未形成統一規范;
•供應鏈整合:從材料到整機的全鏈條協同需要跨行業協作機制。
對此,中國民航大學新能源實驗室主任建議:"可借鑒新能源汽車'車規級'認證經驗,建立低空飛行器'航規級'電池標準體系,同時通過政府補貼加速技術迭代。"
低空經濟催生萬億市場 電池企業搶占先機
據民航局預測,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將達1.5萬億元,其中eVTOL市場規模超300億元。電池作為核心部件,成本占比達40%-50%,市場空間巨大。
億航智能的實踐已驗證這一趨勢:其EH216-S eVTOL在2024年完成全球首例固態電池飛行試驗后,2025年春晚七機同飛表演引發行業轟動,訂單量激增200%。公司技術總監表示:"固態電池讓單機續航從30公里提升至60公里,徹底解決了城市空中交通的里程焦慮。"
未來展望:技術迭代與場景拓展并行
隨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政策持續加碼,固態電池技術有望在2026-2027年實現商業化突破。行業分析師預測,到2030年,低空飛行領域對高性能固態電池的需求將推動其成本下降至液態電池的1.5倍以內,屆時"空中出租車""城市物流無人機"等場景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這場技術革命中,以材料創新為根基、以應用場景為導向的"產學研用"協同模式,正為我國搶占全球低空經濟制高點提供關鍵支撐。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