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燒測試成行業新標尺:千萬元級投入驗證安全底線
2025年8月,儲能行業迎來安全技術驗證的里程碑事件。遠景儲能、阿特斯、陽光電源、天合儲能等至少11家頭部企業相繼完成大規模火燒測試,單次測試成本超千萬元,引發市場對儲能系統安全性的高度關注。這一現象背后,既折射出全球客戶對儲能產品安全性的嚴苛要求,也暴露出行業在快速擴張中面臨的技術驗證短板。
測試標準揭秘:超越常規的安全閾值
據業內人士透露,當前主流火燒測試參照UL 9540A標準,模擬電池艙在極端熱失控場景下的表現。測試需持續數小時,監測火焰蔓延速度、有毒氣體排放量及系統完整性等指標。遠景儲能近期公布的測試數據顯示,其新一代液冷儲能系統在經歷1200℃高溫炙烤后,仍能實現"零爆炸、零蔓延",電芯熱失控抑制率達98%。
二、海外需求倒逼技術升級:國內標準滯后引發爭議
客戶驅動:歐洲市場成安全認證主戰場
歐洲能源巨頭Enel、Fluence已明確將火燒測試報告納入供應商準入清單,北美市場亦緊跟趨勢。天合儲能透露,其2025年新增訂單中,60%的海外客戶要求提供第三方測試證明,這一比例較2024年提升25個百分點。相比之下,國內儲能項目招標仍以電芯循環壽命、系統效率等傳統指標為主,安全驗證要求尚未形成統一規范。
行業隱憂:高門檻或抑制創新活力
盡管測試能快速篩選技術實力派,但單次超千萬元的成本讓中小企業望而卻步。某二線儲能企業負責人坦言:"一套測試費用相當于我們全年研發預算的15%,若國內跟進強制標準,可能引發行業洗牌。"這種擔憂在2025年儲能白皮書調研中得到印證:僅32%的受訪企業認為當前財務狀況可支撐常態化安全測試。
三、技術路線分化:頭部企業的差異化突圍
液冷 vs 風冷:系統設計決定安全上限
在火燒測試中,液冷儲能系統普遍表現出更優的熱管理性能。陽光電源最新測試報告顯示,其液冷方案可將電芯溫差控制在3℃以內,相比風冷系統降低50%的熱失控風險。但液冷技術的高成本(系統成本增加20%-30%)仍讓部分客戶猶豫,阿特斯因此推出"風冷+氣凝膠"的折中方案,在成本與安全間尋求平衡。
電芯技術突破:300Ah+大容量電芯的雙刃劍
值得注意的是,參與測試的企業普遍采用300Ah以上大容量電芯。雖然單體能量密度提升可降低系統成本,但大電芯的熱失控風險更高。寧德時代儲能業務負責人指出:"300Ah電芯的產氣量是280Ah的1.8倍,這對PACK級防火設計提出全新挑戰。"這一矛盾促使企業加大在電芯材料改性、定向排氣等技術領域的投入。
四、標準缺失下的行業博弈:建議分階段推進認證體系
專家呼吁:建立三級安全認證機制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系統分會提出分階段建議:
•基礎認證(2026年前):強制開展針刺、過充等常規測試;
•進階認證(2027-2028年):引入火燒、浸水等極端場景測試;
•高端認證(2029年后):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評估體系。
這一方案既避免"一刀切"抬高行業門檻,又為技術迭代預留空間。遠景儲能CTO表示:"我們已在基礎認證階段投入超5億元,分階段實施能更好平衡研發節奏與市場需求。"
五、未來展望:安全與成本的永恒博弈
火燒測試的普及,標志著儲能行業從"容量競賽"轉向"安全競賽"。但技術升級帶來的成本上升,最終需通過規模化生產消化。據預測,到2028年,具備火燒測試能力的企業可將系統成本降低至0.8元/Wh以下,較2025年下降15%。這場安全升級戰,終將演變為頭部企業憑借技術積累構建護城河,而中小企業通過差異化場景切入的多元競爭格局。
結語:在能源轉型的洪流中,儲能行業正經歷從"能用"到"好用"的關鍵跨越。火燒測試的千萬元級投入,既是企業技術實力的勛章,也是行業邁向成熟的必經陣痛。如何平衡安全標準與產業生態,將成為決定未來十年儲能市場格局的核心命題。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