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2025年9月10日,長江綜合鎢粉均價646250元/噸,較前日持平。這一看似平靜的數字背后,實則是多重因素交織下的市場博弈結果。
供給端:結構性緊缺與政策收緊共振
2025年第一批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同比減少4000噸,降幅6.45%。環保督察導致中小礦山開工率跌至35%,周產量減少約200噸。江西、湖南等主產區65%黑鎢精礦價格報28.8萬元/標噸,較年初漲幅超100%,資源稀缺性支撐挺價心態。仲鎢酸銨(APT)價格僵持在41.8萬元/噸,冶煉端利潤承壓,市場跟漲氛圍濃厚但高價位訂單實現難度大。
需求端:剛需驅動與結構性分化
軍工訂單7月暴增42%并排產至2026年,光伏鎢絲金剛線滲透率達60%(每GW需8噸鎢絲),支撐高端鎢制品需求。但消費電子傳統淡季下,蘋果、三星備貨不及預期,下游采購謹慎,市場實際流動性有限。鎢粉與碳化鎢粉價格報645元/公斤、630元/公斤,一單一價特征明顯,剛需交易主導市場。
成本與政策:雙向擠壓與風險對沖
鎢精礦品位降至0.28%,開采成本超10萬元/噸,成本傳導壓力顯著。歐洲APT價格485-520美元/噸度,較年初漲52.3%,出口管制致國內外價差擴大。美國對鎢制品關稅豁免維持,但3-5月APT出口量歸零,倒逼企業加速向高端硬質合金等深加工領域延伸。
市場情緒:觀望與謹慎并存
供方穩價觀望與需方謹慎采購形成博弈,市場“一單一議”特征顯著。廢鎢市場恐慌情緒增多,棒料公斤價調整5-10元,流動性受限。中鎢高新、廈門鎢業等龍頭企業通過資源整合與產業鏈延伸對沖風險,如中鎢高新托管五礦集團五座礦山,鎢資源儲量國內領先;廈門鎢業仲鎢酸銨、鎢粉產能居全國首位,但凈利潤同比下降4.37%,反映成本壓力。
未來展望:高位震蕩或成常態
在供給強約束與需求剛性的雙重作用下,鎢價短期或維持高位震蕩。但消費電子淡季、環保成本上升及國際地緣政治風險仍需警惕。企業需通過技術創新、產業鏈整合及市場多元化降低風險,投資者應理性看待價格波動,避免盲目跟風。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