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國內氧化鋅現貨均價報20,830元/噸,單日下跌50元/噸,報價區間收窄至20,680-20,980元/噸。
供給端:原料結構失衡與產能轉移并行
氧化鋅原料供應呈現鋅渣減量、粗鋅替代的顯著特征。2025年8月,國內鋼廠提效政策導致鋅渣產量下降,部分企業被迫轉向采購粗鋅,間接推升原料成本。進口鋅精礦加工費維持高位,港口庫存較年初增長,疊加印度、越南等地新增產能集中釋放,國內市場競爭加劇。為應對成本壓力,國內企業加速布局海外產能。
需求端:傳統領域疲軟與新興需求分化
下游需求呈現輪胎承壓、新能源突圍的分化格局。輪胎行業受海外反傾銷調查影響,8月出口量下降,氧化鋅采購量同步收縮至年內低位。涂料及陶瓷領域受房地產投資拖累,訂單量減少,部分中小廠商開工率降下。值得關注的是,新能源領域需求增量初顯:電子級氧化鋅受電網投資拉動,訂單量增;光伏玻璃膜用納米氧化鋅需求增,成為需求端少有的亮點。
政策端:環保限產與碳關稅雙重施壓
華北地區環保管控升級導致鍍鋅廠開工率下降,9月鋅渣供應量減少,氧化鋅企業原料采購成本剛性上漲。歐盟碳關稅新政將鋅制品納入征稅范圍,出口成本或增加,倒逼天賜材料、中金嶺南等企業加速馬來西亞、越南基地建設。國內新版《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后,回轉窯尾氣脫硫技術普及率提升,中小產能退出加速行業集中度提升。
國內房地產政策調整進入觀察期,若“保交樓”專項貸款加速落地,或帶動涂料需求邊際改善。中長期看,新能源領域對高純度氧化鋅的需求增速能否對沖傳統領域萎縮,將成為價格走勢的關鍵變量。
當前氧化鋅價格下行更多是階段性供需錯配的體現,而非趨勢性反轉。四季度需重點關注海外礦山復產進度、國內房地產政策效果及新能源訂單放量節奏,產業鏈利潤再分配進程或將重塑行業競爭格局。
【僅供參考,消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