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動力型磷酸鐵鋰均價報34150元/噸,儲能型產品均價31400元/噸,較前一交易日各下跌50元/噸,連續多個交易日下探反映出市場對供需失衡的深度擔憂。當前行業正處于低端產能出清與高端化轉型的關鍵階段,價格波動背后折射出產業鏈各環節的復雜博弈。
供給端:低端產能過剩與技術迭代并行
國內磷酸鐵鋰產能擴張勢頭未減,但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2025年上半年全國產能達532萬噸,實際利用率不足,中小廠商為維持現金流被迫以價換量,加工費已逼近成本線。頭部企業則通過規模化和技術升級鞏固優勢。技術路線分化顯著,高壓實密度、磷酸錳鐵鋰等高性能產品需求增長,但僅頭部企業具備量產能力,低端產品庫存去化周期持續延長。
需求端:儲能旺季承壓與動力需求分化
儲能領域雖為需求主力,但終端壓價壓力顯著。電網側項目剛性采購支撐部分訂單,但電芯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持續降價,儲能型磷酸鐵鋰價格已跌破3.2萬元/噸關口。動力端需求增速放緩,新能源汽車市場對高端產品需求尚未完全釋放,二線廠商訂單增量主要依賴價格優勢。9月排產增長,但庫存積壓問題仍制約價格反彈,部分企業通過縮減低端訂單維持盈利。
政策與宏觀:產能出清加速與全球供應鏈重構
工信部《鋰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修訂版明確要求新建項目配套儲能產能,倒逼低端產能退出,行業CR5集中度或于年底提升。歐盟碳關稅政策推動企業向馬來西亞、匈牙利等新興基地轉移,具備海外產能布局的廠商搶占先機。宏觀層面,全球經濟復蘇帶動新能源投資回暖,但美聯儲加息周期與地緣政治風險仍制約資本流動,碳酸鋰價格企穩成為市場情緒修復的關鍵變量。
磷酸鐵鋰行業正經歷量增價跌向以質換量的轉型陣痛。短期價格受碳酸鋰波動及庫存壓制難現反彈,但高性能產品滲透率提升與海外產能擴張或為破局方向。企業需加速技術迭代、優化成本結構,方能在行業洗牌中占據主動。市場拐點或于四季度隨著儲能訂單放量及低端產能出清加速逐步顯現。
【僅供參考,消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