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漲跌不一,截至午盤滬指午后反彈0.02%,深成指漲40%,創業板指跌0.20%;而其他板塊表現呈現顯著分化:物流、機器人、汽車零部件等題材股集體走強,而有色金屬、稀土永磁、電池等資源類板塊則領跌大盤。其中,稀土龍頭股集體遭遇拋壓——中國稀土盤中一度重挫超5%,北方稀土、廣晟有色、金力永磁、廈門鎢業、盛和資源等磁材產業鏈核心標的均跟跌超2%,形成明顯的資金出逃跡象。但午后北方稀土成交額達100億元,跌幅收窄至3.4%。
當稀土板塊在資本市場逆勢下跌時,一場靜默的產業革命正在全球能源轉型的浪潮中悄然上演。2025年9月,稀土價格在經歷長期盤整后迎來強勁反彈——氧化鐠釹價格截至目前企穩于632500元/噸。因磁材需求釋放,包鋼股份與北方稀土的關聯交易價格連續四個季度上調新能源汽車、風電、人形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對稀土的“剛性需求”與全球供應鏈重構的激烈碰撞。
稀土價格的波動從來不是簡單的供需游戲。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2024年以4400萬噸儲量占據全球34%的份額,產量占比高達69.2%。但更關鍵的是,中國在精煉分離環節的技術壁壘——占據全球90%的產能,成本僅為海外的三分之一。這種“技術+成本”雙壁壘,使得全球稀土供應高度依賴中國。2025年,中國首批稀土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定為18萬噸,較2024年增長3.4%,其中輕稀土占比提升至85%,重點保障鐠釹等核心原料供應;重稀土嚴格控制在15%以內,凸顯對鏑、鋱等稀缺資源的保護。這種“總量控制+結構優化”的調控策略,既避免了資源過早投放沖擊市場,又為政策觀察預留了空間。
稀土的“魔力”在于其不可替代的物理特性。每輛新能源汽車牽引電機需消耗3.5公斤釹鐠,人形機器人單臺稀土用量可達2公斤,遠超傳統應用。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35%,風電新增裝機超20GW,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賽道更催生釹鐵硼磁材新增需求。這種“三駕馬車”的拉動效應,使得稀土需求呈現指數級增長。而海外產能的“掉隊”更凸顯中國的主導地位——美國MP Materials項目精煉分離成本比中國高40%,實際規模僅1000噸,遠低于1萬噸目標;澳大利亞Lynas雖具競爭力,但仍面臨環保合規壓力,重稀土供應仍依賴中國。
在價格反彈的浪潮中,稀土企業正經歷從“資源依賴”到“技術驅動”的轉型。北方稀土2025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9.31億元,同比增長1968.89%,其核心在于高附加值產品占比提升——氧化鏑、氧化鋱等重稀土產品因出口管制實現稀缺性溢價。中國稀土則通過晶界滲透技術降低高性能釹鐵硼中鏑、鋱用量,提升磁體耐溫性至200℃以上,滿足新能源汽車電機與機器人伺服系統的極端工況需求。華宏科技更憑借稀土資源綜合利用板塊實現半年度凈利潤同比增長逾30倍,其釹鐵硼廢料提純再利用率達95%,形成“開采-應用-再生”的資源內循環。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稀土行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中國通過配額管理、出口管制、資源稅改革等組合拳重塑價值發現機制,推動稀土從“工業味精”向“戰略材料”蛻變;另一方面,海外項目如美國MP Materials、澳大利亞Lynas雖面臨成本高、規模有限等挑戰,但仍是“戰略備份”的重要選項。而回收產業的崛起——中國已占據全球60%的稀土回收量,回收率達90-95%——更成為緩解原生礦壓力的關鍵補充。
稀土的“黃金時代”遠未結束。當新能源汽車的電機旋轉,當人形機器人的關節舞動,當風電葉片在風中轉動,稀土正以“隱形推手”的身份,推動著全球能源轉型的巨輪。對于投資者而言,此刻需要的不僅是耐心,更是對戰略資源價值的深刻認知——當量價齊升的鐘聲敲響,提前布局者將共享這場資源重估的盛宴。而那些在技術升級、產業鏈整合中脫穎而出的企業,終將在稀土的“戰略棋局”中寫下自己的名字。
總結,盡管稀土龍頭企業短期承壓遇挫,但稀土作為戰略資源的長期價值并未改變。隨著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興賽道加速落地,釹鐵硼磁材需求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對于投資者而言,當前需重點關注企業技術壁壘、成本控制能力及產業鏈整合進度,而非盲目追逐短期波動。
這場稀土板塊的"逆市風暴",既是市場情緒的集中釋放,也是產業格局重構的序幕。當潮水退去,唯有掌握核心技術與成本優勢的企業,方能在未來的資源博弈中脫穎而出。
9月16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金屬鐠報800000-810000元/噸,均價報805000元/噸,持平;金屬釹報775000-785000元/噸,均價報780000元/噸,持平;金屬鏑報2005000-2040000元/噸,均價報2022500元/噸,單日上漲5,000元/噸;氧化鐠報630000-635000元/噸,均價報632500元/噸,持平;氧化釹報635000-642000元/噸,均價報638500元/噸,持平;氧化鏑報1615000-1635000元/噸,均價報1625000元/噸,持平;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