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8月4日發布的數據,對全國流通領域9大類50種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的監測顯示,2025年7月下旬與7月中旬相比,有較多產品價格出現上漲,少數產品價格下降,部分產品價格持平。
從數據看,有色金屬板塊呈現普漲格局,但品種間存在明顯差異:鋅錠表現最強(漲幅2.4%),其次是電解銅(1.5%)和鋁錠(0.9%),只有鉛錠小幅下跌(-0.3%)。
下游需求呈現結構性差異,新能源相關金屬,如銅和鋅等用于光伏、電動車的,需求堅挺,而鉛酸電池消費相對疲軟。
鋅錠主要受冶煉端夏季限電擾動,基建項目開工加速鍍鋅鋼需求,海外鋅礦進口預期增量;電解銅,廢銅供應緊張,新能源電網投資擴張;鋁錠,新能源車輕量化需求韌性,綠電鋁成本支撐;鉛錠,儲能電池備貨需求。
綜合來看,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將直接增加企業生產升本,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原材料成本在總成本中占比較大,將進一步壓縮企業的利潤空間。為應對成本上升,企業可能提高產品價格,但又會受市場競爭的制約。
成本推動通貨膨脹,生產資料價格的持續上漲可能會引發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經濟活動正在逐漸活躍,如果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是由于需求增加導致,意味經濟有復蘇趨勢,通縮壓力將有所緩解。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