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的黃金市場,上演了一場"冰與火"的對決——國際現貨黃金倫敦金微漲0.11%至3339.87美元/盎司,而國內Au9999現貨卻大跌0.46%報770.65元/克,滬金期貨主力合約同步收跌0.43%。一邊是海外市場韌性凸顯,一邊是國內現貨承壓,這場罕見的分化格局,正折射出黃金走勢背后復雜的博弈變量。
價格分化:內外盤"溫差"背后的避險困局?
當前黃金市場的最大特征,是"國際強、國內弱"的顯著分化。國際金價依托美元波動與地緣風險維持韌性,國內現貨卻受匯率、消費疲軟等多重壓力下行。這種"溫差"的核心,藏在兩大宏觀變量的角力中:
其一,美元反彈壓制國內金價。?? 7月25日,美元指數單日漲0.3%至97關口,創近1個月新高。美國6月核心PCE物價指數超預期漲2.7%,疊加耐用品訂單驟降9.3%(2022年以來最大跌幅),市場對"高利率維持更久"的擔憂升溫——美聯儲9月降息預期從70%驟降至55%,美元作為"避險資產"的吸引力短期回升。而國內金價以人民幣計價,美元走強直接導致兌換成本上升,壓制了國內現貨表現。
其二,8月1日"銅關稅劫"加劇避險分化。?? 特朗普政府將對進口銅加征50%關稅的政策即將生效,作為工業"血液"的銅價上漲將傳導至新能源、基建等領域,全球貿易摩擦風險升溫。理論上,避險情緒應推升黃金,但美元走強形成了"對沖"——資金更傾向流入美元,同時歐美達成貿易協議,黃金的"避險溢價"被部分抵消,國內現貨因缺乏外部資金支撐更顯疲軟。
供應端:礦產收縮與再生金"暗戰",央行成關鍵托底?
黃金的供應端,正經歷"傳統礦產收縮"與"再生金放量"的雙重博弈,而央行購金則成為長期支撐的"第三極"。
礦產金:主產國陷入"雙重困境"。?? 全球最大產金國南非受電力危機持續影響,2025年上半年金礦產量同比下降5%;澳大利亞西澳州因環保法規趨嚴,新礦審批周期延長至3年,礦產金增速放緩至1.2%。
?再生金:高金價刺激"賣舊換新"潮。?? 國際金價站穩3300美元/盎司高位后,全球再生金回收量環比增長15%。印度、土耳其等傳統消費國的回收商活躍度激增,短期雖緩解了供應壓力,但也加劇了"高金價抑制實物需求"的擔憂。
?央行購金:長線資金"托底"金價。?? 新興市場央行持續增持黃金分散外匯儲備風險。中國連續18個月增持,5月單月增持85噸(2023年以來最大增幅),這部分"長線資金"為金價筑牢了底部。
?需求端:金飾暴跌26%,誰在接棒需求???
黃金需求端呈現"傳統淡季+新興增長"的分化格局,消費結構正經歷深刻轉變。
金飾消費:傳統淡季疊加高金價,暴跌26%。?? 主因有二:一是7-8月為傳統消費淡季(中國婚慶季集中在9-10月,印度排燈節在11月),疊加Au9999現貨跌破770元/克高位,國內珠寶零售終端銷量環比下降12%;二是"買漲不買跌"心理逆轉,部分婚慶用金訂單推遲至9月后。
?投資需求:ETF謹慎,零售金條逆勢增長。?? 黃金ETF持倉反映機構情緒——全球最大黃金ETF(SPDR Gold Shares)7月減持12噸至865噸,連續3個月凈流出,顯示機構對短期走勢持謹慎態度。但零售端(金條、金幣)需求逆勢增長。
?工業用金:新興領域"小步快跑"。?? 黃金在電子元件(5G芯片、光伏逆變器)、新能源(氫燃料電池催化劑)中的應用持續擴展。二季度工業用金需求同比增長3%至85噸,其中光伏領域用金量同比大增18%(單GW光伏組件用金約0.8千克),成為新增長點。
?短期預測:震蕩為主,本周"關鍵周"定生死?
綜合來看,短期(未來1-2周)黃金或維持"國際強、國內弱"的分化格局,整體震蕩。利多因素包括中東局勢升級風險、美聯儲9月降息預期仍存(市場預估概率55%)、央行購金持續發力;利空因素則是美元階段性走強(97關口支撐)、再生金供應放量、淡季珠寶需求疲軟。
本周三大關鍵觀察點:??
7月29日美國初請失業金數據:若超預期增長(預估23萬人),或強化"就業降溫"信號,壓制美元、提振金價;
7月31日美聯儲利率決議:重點關注鮑威爾對"9月降息"的前瞻指引,若釋放"年內仍可能降息"信號,金價或迎反彈;
8月1日銅關稅生效:若貿易摩擦升級引發恐慌,黃金作為"避險資產"或迎來資金回流。
?結語:避險底色未改,短期波動藏機遇?
盡管短期面臨美元反彈、關稅倒計時等壓力,黃金作為"全球信用對沖工具"的核心地位未變。無論是央行持續增配、新興領域需求擴張,還是地緣風險的"黑天鵝"效應,都在夯實其長期配置價值。對投資者而言,短期需警惕價格波動風險,中長期可逢調整分批布局,重點跟蹤美聯儲政策轉向節奏與地緣局勢演變——黃金的"避險光環",或在下一輪市場動蕩中愈發耀眼。
(注:本文為原創分析,核心觀點基于公開信息及市場推導,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做為入市依據 )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