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2025 年 9 月 16 日長江綜合鎢粉均價 646250 元 / 噸,已連續 5 個交易日維持持平態勢。2025 年以來鎢價曾上演 “火箭式” 上漲,鎢粉價格年初至今漲幅已超 107%。如今漲勢突然 “踩剎車”,并非市場熱度消退,而是多重力量形成的供需平衡正在重塑行業格局。?
供應端:緊平衡格局未破,短期增量緩解焦慮?
支撐鎢價長期走強的供應緊約束并未消失。2025 年自然資源部將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定為 5.8 萬噸,同比減少 4000 噸,降幅達 6.45%,江西、湖南等主產區配額分別下調 8% 和 6%,部分低產區指標甚至歸零。作為全球鎢產量占比 84.52% 的核心供應國,中國的開采收緊直接強化了資源稀缺性。同時,國內鎢礦原礦平均品位從 2024 年的 0.42% 降至 0.28%,高品位黑鎢礦近乎枯竭,開采成本攀升至 10 萬元 / 噸以上,進一步限制了產能釋放。?
但短期來看,階段性供應增量成為價格 “穩壓器”。7 月啟動的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導致國內鎢精礦開工率降至 35%,而進入 9 月后,部分完成整改的企業陸續恢復生產,周產量較 8 月低谷回升約 150 噸。此外,格林美等循環經濟企業的再生鎢產能持續釋放,其年回收鎢資源達 5000 噸,占中國開采量的 8%,且再生鎢成本比原生礦低 15%,有效補充了市場供應。供應端 “長期偏緊 + 短期回暖” 的組合,使得價格失去繼續沖高的動力。?
需求端:高端爆發與中低端疲軟形成對沖?
需求端的結構性分化是鎢價持平的核心原因。軍工與新能源兩大高端領域的需求爆發仍在持續:2025 年 7 月國防科工局軍工材料采購計劃中,硬質合金刀具、穿甲彈芯等鎢制品訂單同比增長 42%,廈門鎢業、中鎢高新等頭部企業訂單已排期至 2026 年;光伏領域更具爆發力,光伏鎢絲在硅片切割中的滲透率從 2024 年的 20% 飆升至 40% 以上,單 GW 光伏組件需用鎢絲約 8 噸,翔鷺鎢業 300 億米產能正滿負荷運轉。?
但傳統中低端需求的疲軟形成了鮮明對沖。燈絲、普通切削刀具等領域需求持續低迷,雖然 1-5 月金屬切削機床產量增長 21.5%,但 6 月后增速明顯放緩,硬質合金刀具產量環比僅增長 12%,尚未恢復至年初水平。更關鍵的是,出口端的不確定性壓制了需求預期:2025 年 2 月實施的鎢相關物項出口管制雖未完全禁止出口,但審批流程延長導致海外訂單交付延遲,歐洲市場雖仍有剛性需求,但采購節奏明顯放緩。高端需求的增量被中低端市場的疲軟抵消,形成了需求端的 “中性平衡”。?
市場博弈:龍頭穩價與庫存調節定調短期走勢?
行業龍頭的價格策略與市場庫存狀態共同鎖定了短期價格。經歷 8 月的快速上漲后,章源鎢業、廈門鎢業等龍頭企業在 9 月初停止了調價動作,APT 長單報價穩定在 32.2 萬元 / 噸左右,并未跟隨此前的漲價節奏。這種穩價策略傳遞出明確信號:龍頭企業既認可長期供需偏緊的基本面,又擔憂過度漲價抑制下游接單意愿,因此選擇 “穩價觀望”。?
庫存層面的調節也起到了緩沖作用。8 月鎢價暴漲期間,部分貿易商囤積了約 2000 噸鎢粉庫存,而進入 9 月后,隨著價格趨穩,這些庫存開始逐步釋放,剛好填補了企業復產前的供應缺口。當前市場現貨庫存維持在 15 天左右,處于 “低庫存但不缺貨” 的狀態,既沒有引發搶貨潮,也未出現庫存積壓,這種庫存水平恰好支撐價格維持平穩。?
從長期來看,鎢價的支撐邏輯并未改變:開采配額持續收緊、環保成本不斷上升的供應端約束,疊加軍工、光伏、半導體等高端領域的需求增長,仍會推動鎢價中樞上移。但短期而言,供需兩端的力量博弈進入均衡期,龍頭企業的穩價策略與庫存調節行為,共同造就了此次連續 5 日的價格持平。對于市場參與者而言,這并非行情終結的信號,而是下一輪趨勢啟動前的 “蓄力期”。?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