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市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條例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的發布,北京氫能產業進入全面提速階段。根據規劃,北京將構建覆蓋全市、輻射京津冀的氫能基礎設施網絡,涵蓋制氫、儲運、加氫及多場景應用。這一戰略布局將直接拉動多個工業品種的需求,形成從原料到終端應用的產業鏈共振。那么氫能基建擴容,哪些工業品種將受益?
一、化工原料與設備:工業副產氫提純與綠電制氫雙輪驅動
工業副產氫提純:燕山石化等本地企業的工業副產氫提純項目,將推動化工原料(如甲烷、水)的需求,同時帶動提純設備(分離膜、吸附劑)的技術升級與產能擴張。
綠電制氫設備:內蒙古烏蘭察布綠電制氫項目及京津冀輸氫管道建設,將加速電解槽(堿性電解槽、PEM電解槽)、壓縮機等設備的國產化替代。尤其是質子交換膜電解水技術所需的全氟磺酸膜等關鍵材料,有望突破海外壟斷。
二、鋼鐵與管道材料:輸氫網絡建設拉動特種材料需求
輸氫管道:京津冀域內輸氫管道及跨區域氫能運輸廊道(如京津、京唐、京保石)的建設,將直接拉動高碳量鋼管、特種合金管道的需求。此類材料需具備抗氫脆性能,技術門檻較高,國內鋼企有望通過技術攻關實現進口替代。
儲運容器:高壓儲氫瓶(車用氣瓶)、液氫儲罐等設備的需求增長,將推動碳纖維、高強度合金等輕量化材料的應用,同時帶動焊接、密封等工藝的升級。
三、燃料電池與汽車零部件:終端應用場景擴容
燃料電池系統:氫燃料汽車、自行車、無人機及航空領域的應用,將拉動膜電極、雙極板、空壓機、催化劑等核心部件的需求。北京已具備膜電極、雙極板等關鍵材料的自主化能力,未來將進一步推動質子交換膜、炭紙等領域的進口替代。
車輛制造:小米汽車、理想汽車等本地車企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擴產,將帶動電機、電控系統、車載儲氫瓶等零部件的本地化生產,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集群。
四、航空材料與裝備:氫能航空技術突破帶來高端制造機遇
航空領域應用:氫燃料飛機、氫電池飛機的研發,將推動輕量化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高溫合金、特種涂料等的需求。例如,氫儲存箱的隔熱、強度要求極高,相關材料企業將迎來技術驗證與量產機會。
測試與認證服務:氫能航空裝備的研發需要模擬測試設備、認證服務,第三方檢測機構及科研院所的參與度將提升,形成新的服務市場。
五、基礎設施建設相關:加氫站與智能電網設備需求激增
加氫站設備:壓縮機、儲氫罐、加氫機等設備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國產隔膜壓縮機的替代空間廣闊(當前海外品牌占全球70%以上份額)。
智能電網與儲能:氫能熱電聯供系統、零碳供熱示范項目將推動智能電網設備(逆變器、儲能電池)、熱管理系統的需求,助力能源結構轉型。
結語:產業鏈協同,北京氫能生態成型
北京氫能基建的加速,不僅將直接利好化工、鋼鐵、燃料電池等工業品種,更將通過“制-儲-運-用”全鏈條的協同,推動京津冀區域產業升級。隨著政策支持、技術突破及市場需求的共振,相關工業品種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周期,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氫能產業集群。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