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池技術競賽迎來里程碑時刻:韓國SK On全固態電池試點工廠正式投產,同時中國科研團隊在硫化物電解質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標志著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加速。
固態電池以固態電解質替代液態電解液,顯著提升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全固態電池還具備優異低溫性能,適用于電動汽車、航空及深海設備等多個領域。
硫化物電解質雖具備高離子電導率,但對空氣和水分極度敏感,需在惰性環境中生產,推高了制造成本。近年來,國內外多項技術逐步攻克此類難題。
產業化方面,頭部企業目標在2027–2029年實現量產。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國內企業正推進硫化物電池專用產線和材料研發,韓國SK On、LG新能源等也加快布局,并與國際廠商合作開發新型電解質。材料企業如恩捷股份、天賜材料等已在關鍵原材料領域實現突破,推動產業鏈成熟。
固態電池的核心材料體系圍繞鋰金屬展開,其在正極、負極及電解質中均扮演關鍵角色。正極材料普遍采用高鎳三元或富鋰錳基化合物,以提升能量密度,其中鎳、鈷、錳的需求仍將增長,但鈷的用量可能因材料體系優化而趨緩。固態電解質則依技術路線不同,涉及多種金屬:硫化物體系依賴鍺、硫等元素以增強離子電導率;氧化物體系(如LLZO、LATP等)則需引入鋯、鑭、鈦、鋁等以優化電化學穩定性與界面性能。隨著技術迭代,這些金屬材料的需求預計將顯著提升。
預計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硫化物路線占比有望達到60%。該技術不僅可推動電動汽車續航突破1200公里,還在低空飛行、儲能等領域展現潛力。中國在硫化物電池專利占比已達全球35%,正逐步構建完整產業鏈。
隨著中韓等多國企業和科研機構加速研發,全固態電池技術競爭日趨激烈,有望引領能源存儲領域進入更安全、高效的新階段。
(注:本文為原創分析,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做為入市依據 )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