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今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99.5%)均價報73400元/噸,工業級碳酸鋰(99.2%)均價71500元/噸,單日漲幅均達300元/噸。這一信號與儲能電池需求超預期增長形成共振,鋰電行業在經歷三年深度調整后進入供需再平衡階段。
供給端:產能出清加速與進口補充博弈
碳酸鋰供應呈現結構性收縮特征,工信部《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明確要求新建項目資本金比例,疊加江西礦權審查(導致部分高成本云母提鋰產能退出,國內碳酸鋰周度產量下降。但進口礦補充緩解了短期壓力,8月鋰輝石提鋰占比升,非洲礦進口量增長。
需求端:儲能爆發與動力電池復蘇雙輪驅動
新能源汽車與儲能構成需求核心引擎。中汽協數據顯示,2025年1-8月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52.2%,動力電池周度消耗量超2萬噸。儲能領域則呈現爆發態勢。消費電子端,iPhone 17電池備貨推動硅碳負極滲透率提升,進一步拉動碳酸鋰需求。
政策端:反內卷組合拳重塑行業格局
反內卷政策持續發力,工信部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地方政府招商引資行為得到規范,嚴禁“拼補貼”“拼電價”式惡性競爭,資源向頭部企業集中趨勢明顯。
美國《通脹削減法案》修訂案擬對東南亞組件加征關稅,歐盟碳關稅使出口成本增加8%,迫使企業加速布局越南、印尼等海外基地。國內“金九銀十”傳統旺季帶動鋼廠開工率回升,9月上旬重點鋼企粗鋼日均產量增長,但房地產新開工面積下滑,制約需求釋放空間。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指出,全球儲能電池需求超預期,2025年出貨量或達300GWh,中國廠商貢獻大部分份額。
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到“價值創造”的轉型。固態電池技術不斷取得突破,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預計2027年進入量產階段。鈉電池戶儲滲透率突破,500Ah大電芯量產潮將至。隨著產能出清完成,2026年碳酸鋰價格中樞有望回升至8-9萬元/噸區間。
【僅供參考,消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