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提出2027年國內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1.8億千瓦以上,較2024年底7376萬千瓦裝機量實現翻倍增長。中信證券研究報告顯示,2025-2027年國內儲能裝機預測分別上調至130GWh、165GWh和190GWh,行業正式進入政策驅動的規模化發展階段。
政策端來看,《行動方案》首次將此前行業預測的裝機目標轉化為具有約束力的政策底線,要求通過電源側配儲、電網側調節、多場景創新等五大舉措,構建“多元互補、高效運營”的儲能體系。
在政策強力支撐下,國內儲能市場供需格局迎來關鍵轉折。當前儲能板塊2026年預測市盈率集中在15-20倍區間,相較于未來三年約40%的復合增速,估值安全邊際顯著提升。
隨著政策執行細則落地、技術迭代加速(如構網型儲能示范應用)及產能出清完成,具備供應鏈控制力與技術創新能力的頭部企業將率先受益,行業或迎來量利雙升的戴維斯雙擊機會。
隨著兩部委明確2027年國內儲能裝機翻倍目標,有色金屬行業迎來結構性變革,儲能產業已成為鎳、鈷、鋰、銅四大金屬需求增長的核心引擎,預計2025年全球儲能領域金屬消費量將占新能源總需求的35%以上。
?電池金屬:儲能爆發的最大受益者?
? ?鎳鈷?:2025年全球190GWh儲能裝機量,將拉動12.35萬噸鎳、2.47萬噸鈷需求。
? ?鋰?:磷酸鐵鋰儲能電池滲透率提升,帶動碳酸鋰需求激增。
? ?銅?:儲能系統每GWh預計需銅材800噸,連接器與變壓器用銅量增。
【僅供參考,消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