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國內鍺現貨報價區間為14100-14500元/千克,均價14300元/千克,較前一交易日下跌200元/千克;氧化鍺報價區間9800-10000元/千克,均價9900元/千克,同步回落100元/千克。盡管短期價格呈現調整態勢,但全球鍺市場因中國出口管制政策引發的供需博弈仍在持續,產業鏈上下游的連鎖反應正重塑行業格局。
作為全球鍺供應的核心力量,中國自2024年底強化對鍺等戰略金屬的出口管制后,歐美市場面臨嚴峻挑戰。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過去西方交易商單次可采購超100公斤鍺的盛況已難再現,當前能獲得10公斤已屬“謝天謝地”,且價格較管制前飆升三至四倍。2025年1-7月,美國自中國進口鍺量驟降,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被迫轉向韓國供應商,但替代材料研發因技術壁壘進展緩慢。市場分析師指出,鍺作為紅外光學器件、光纖通信及第四代半導體材料的關鍵原料,其戰略價值在無人機需求激增與星鏈計劃推進中進一步凸顯。
從供應端看,鍺作為鉛鋅冶煉副產品,受環保政策及原料緊張制約,國內產能擴張有限。盡管美國鍺儲量占全球45%,但自1984年起將其列為國防儲備資源,近年開采量趨近于零,導致全球約68.5%的鍺依賴中國供應。這種供需失衡推動鍺價在2025年6月突破14000元/千克關口,創歷史新高。
需求側,多結砷化鎵鍺電池在空間太陽能領域的應用前景廣闊,預計2027年前我國星鏈計劃將拉動超76噸太陽能用鍺需求,而光纖通信與紅外成像技術的普及亦為市場注入長期增長動能。
值得注意的是,價格波動背后是產業鏈的深度調整。部分企業通過技術升級提升鍺產品附加值,例如開發高純度區熔鍺錠及鍺基復合材料,以應對高端市場需求。與此同時,歐盟、日本等經濟體加速推進鍺資源戰略儲備,試圖降低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市場機構預測,隨著中國對關鍵礦產出口管控的常態化,全球鍺市場或將進入“高價波動、技術競合”的新周期。
【僅供參考,消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