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長江現貨1#鎂均價報收18500元/噸,較上一交易日下跌100元,延續近期弱勢格局。
供需結構性調整:傳統需求萎縮與新興需求分化
需求端呈現“冰火兩重天”局面。傳統領域如鋼鐵脫硫、海綿鈦需求同比下滑18%和32%,而新能源汽車、機器人、eVTOL等新興領域需求持續增長。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單車鎂用量從2020年15kg增至2025年25kg,帶動全球鎂合金需求CAGR超20%。但新興需求訂單釋放節奏滯后,8月采購量環比下降12%,尚未完全對沖傳統領域萎縮。
供應端,中央環保督察對陜西、內蒙古等主產區實施常態化檢查,推動產能利用率維持在85%左右,部分中小產能加速退出。龍頭企業如云海金屬、寧夏銀星能源通過技術改造實現超低排放,產能釋放未受明顯影響。
政策與行業動態:環保約束與新興領域增量
政策層面,環保嚴控加速產業升級,“府谷-神木”集群通過產業鏈整合降低運營成本,川渝能源協同方案推動清潔能源應用。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實施后,鎂產品出口成本增加120歐元/噸,加速低端產能淘汰。
新興領域方面,電動自行車新規自9月1日起實施,預計年增10萬噸鎂合金需求;人形機器人對輕量化要求更高,2024-2027年全球機器人領域鎂需求CAGR達34%。
龍頭企業動態:市場表現與戰略布局
寶武鎂業因鎂價上行、天風證券增持及金屬材料概念于9月10日漲停,顯示市場對鎂行業的關注。其作為全球鎂產業龍頭,依托技術優勢與產業鏈整合,在成本壓力下仍保持盈利空間。
未來展望與風險因素
短期來看,鎂價可能維持震蕩格局,走勢取決于“金九銀十”傳統旺季需求兌現情況。若新能源汽車排產如預期增長35%,eVTOL等領域量產訂單有望成為價格向上催化劑。但需警惕碳纖維等替代材料滲透率提升、全球貿易摩擦升級等潛在風險。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