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技術迭代浪潮中,固態電池被視為下一代電池技術的“終極形態”,其產業化進程正從實驗室加速邁向規模化應用。作為國內高端智能裝備領域的標桿企業,先導智能近期在互動平臺披露,公司已成功打通全固態電池量產的全線工藝環節,并在核心設備領域實現多項技術突破。
固態電池的產業化將重塑有色金屬行業格局,鋰、鎳、鈷等“剛需金屬”地位強化,鍺、銀等小金屬迎來結構性機會,而鋁、銅的應用場景也將隨技術迭代持續擴展。
固態電池的產業化加速與下游應用場景拓展形成共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搭載固態電池的車型續航突破1000公里已成行業共識,廣汽、奇瑞等車企計劃2026-2027年實現裝車。低空經濟領域、儲能市場同樣迎來突破,南都電源2.8GWh半固態儲能項目落地,驗證了大容量固態電池的商業化可行性。據行業預測,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設備端需求將率先釋放。
盡管產業化進程提速,固態電池仍面臨多重挑戰。界面阻抗控制、循環壽命提升及成本優化仍是技術攻堅重點。政策層面,《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文件正推動標準體系完善,但檢測認證、跨行業標準統一仍需行業合力突破。
先導智能的實踐表明,中國企業在固態電池裝備領域已從“跟跑”轉向“領跑”。隨著2025年多家企業中試線貫通,行業進入“技術定型-小批量量產-場景驗證”的關鍵階段。市場普遍預期,2027年將成為固態電池規模化應用的轉折點,而設備企業的先發優勢將決定其在萬億級市場中的話語權。
【僅供參考,消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