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今日國內9μm通訊鋁箔均價報37,280元/噸,12μm、13μm、15μm鋰電鋁箔均價分別報36,030元/噸、34,780元/噸、33,780元/噸,四大主力規格較前一交易日集體下跌110元/噸。當前市場在5G基建進度調整與鈉電池產業化加速的雙重沖擊下,正經歷供需結構的深度重構。
供給端:高端產能釋放遇阻與技術替代博弈
國內9μm以下超薄通訊鋁箔產能仍受制于進口軋輥供應瓶頸,頭部企業鼎勝新材、萬順新材的國產化改造進度低于預期,導致該規格產品進口依賴度維持在45%以上。鋰電鋁箔領域,盡管復合鋁箔技術商業化進程滯后,但鈉電池集流體鋁箔單耗量較鋰電池增加50%的理論需求,已推動國內新增產能中60%轉向兼容鈉電池規格。印尼綠電鋁箔項目因環保審查暫緩,全球供應增速被限制在2.8%,但國內再生鋁進口配額向長三角傾斜,緩解了部分原料壓力。
需求端:5G基站延期與新能源場景分化
國內5G基站年度建設目標從120萬座下調至95萬座,導致高頻通訊鋁箔訂單量下降,折疊屏手機鉸鏈用高強高導鋁箔訂單增速放緩。動力電池領域,頭部電池廠1,200GWh規劃產能對應鋁箔需求約72萬噸,但二線廠商因庫存周轉天數延長至45天,采購節奏趨于保守。儲能市場則呈現結構性增長,海外戶儲訂單支撐耐高溫鋁箔需求,但國內大儲項目招標量下降,拖累整體需求韌性。
政策端:能效規范與碳規制重塑競爭格局
工信部《鋰電鋁箔行業規范條件》修訂版明確要求2025年底前淘汰落后產能,倒逼企業升級連鑄連軋工藝,行業CR5集中度預計提升。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第二階段實施后,出口鋁箔需補足碳成本差,企業噸成本增加,加速越南、馬來西亞產能轉移進程。國內再生鋁稅收返還政策終止,部分中小廠商產能利用率下滑,加劇市場供給結構性失衡。
宏觀環境:全球供應鏈擾動與產業升級共振
世界銀行最新報告將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下調,全球制造業PMI連續五個月處于收縮區間,鋁消費增速面臨下行壓力。紅海航運受阻推升運輸成本,對電子材料供應鏈形成二次沖擊。
當前高端鋁箔市場正處于技術迭代與需求驗證的關鍵窗口期。盡管短期價格承壓,但若四季度5G基站招標重啟及鈉電池鋁箔技術突破落地,市場或迎來結構性反彈機會。中長期來看,具備超薄鋁箔量產能力及海外產能布局的企業,將在6G高頻材料、量子通信等新興領域占據先發優勢。
【僅供參考,消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