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組合拳初見成效:從“價格廝殺”到“價值競爭”??
2025年,光伏行業迎來轉折點。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六部門聯合召開光伏產業座談會,明確要求??遏制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并出臺《多晶硅行業專項節能監察任務清單》等政策
。效果立竿見影:
??價格反彈??:多晶硅價格從3.5萬元/噸回升至4.5萬—5萬元/噸,組件價格漲至0.7元/瓦,產業鏈各環節價格較底部反彈20%-30%;
??產能出清??:頭部企業主動減產30%,二線企業庫存消耗加速,行業集中度提升,CR5(前五企業市占率)從60%升至75%。
??專家觀點??: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政策將推動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2025年全行業虧損有望收窄至100億元以內;
??中信建投??:若產能出清順利,2026年光伏行業凈利潤或恢復至300億元水平。
??二、資金涌入:融資凈買入161億,龍頭股成“香餑餑”??
截至9月29日,光伏概念股(含設備、發電板塊)??融資凈買入161.68億元??,22股獲超1億元加倉,呈現兩大特征:
??1、龍頭集中化??:
??陽光電源??(逆變器龍頭):融資凈買入76.05億元,市值突破3300億元,港股二次上市預期引資金熱捧;
??捷佳偉創??(設備龍頭):融資余額翻倍至22.8億元,鈣鈦礦設備量產獲機構押注;錦浪科技??(戶用逆變器):融資凈買入8.92億元,海外市場擴張加速。
??2、技術賽道分化??:
??BC技術??(隆基、愛旭):差異化競爭受資金青睞,隆基BC組件出貨占比達20%;
??鈣鈦礦??(協鑫、隆基):捷佳偉創設備出貨推動技術迭代預期升溫。
??三、需求復蘇:搶裝潮+海外回暖,裝機量再創新高??
??國內搶裝潮??:
2025年1-8月光伏新增裝機2.31億千瓦,同比增9062萬千瓦,分布式占比超60%;政策窗口期(4月30日固定電價截止)刺激搶裝,組件排產量環比增30%。
??海外市場回暖??:
歐洲組件價格反彈10%,美國關稅政策松動帶動出口增長;隆基、晶科海外產能加速落地,規避貿易壁壘。
??四、挑戰與隱憂:產能出清未竟,技術迭代加速??
??產能過剩風險??:
2025年全球多晶硅產能324萬噸,需求僅160萬—180萬噸,過剩壓力仍存;二線企業現金流緊張,不排除“以價換量”卷土重來。
??技術替代危機??:
鈣鈦礦技術若量產,或顛覆現有PERC/TOPCon格局;鈉電池儲能成本下降,擠壓光伏+儲能經濟性。
??五、未來展望:政策托底+技術突圍,行業或迎“黃金三年”??
??政策紅利延續??:《價格法修正草案》擬提高低價傾銷處罰標準,行業自律公約或成常態;光伏下鄉、綠電交易等新政策有望出臺,拓展應用場景。
??技術驅動增長??:
??N型電池??:TOPCon滲透率或從2025年的40%提升至2026年的60%;
??智能運維??:AI+無人機巡檢降低電站成本,提升IRR(內部收益率)2-3個百分點。
??投資邏輯??:
??短期??:關注四季度搶裝行情,優選組件、逆變器龍頭;
??長期??:布局鈣鈦礦、儲能集成等顛覆性技術標的。
??結語:光伏的“下半場”:從“內卷”到“出海”??
2025年的光伏行業,是??政策、技術、資本三方博弈??的一年。盡管產能出清仍需時間,但政策托底與全球能源轉型大勢已不可逆。對投資者而言,需警惕短期波動,但更應把握技術迭代與全球化布局的長期紅利。
??風險提示??:國際貿易摩擦、技術路線變更、儲能成本超預期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