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動力型磷酸鐵鋰報價區間收窄至34,100-36,900元/噸,均價較前一日下跌500元至35,500元/噸;儲能型產品同步下探至31,400-34,000元/噸,均價環比下滑500元至32,700元/噸。這已是該品種連續多日下跌,且跌幅呈現擴大趨勢,市場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凸顯。
供需失衡加劇價格壓力
當前動力型磷酸鐵鋰有效產能利用率不足60%,中小廠商為維持現金流被迫以價換量,部分企業加工費已逼近成本線。相比之下,儲能型產品雖受電網側項目青睞,但受制于碳酸鋰原料價格波動及終端壓價,價格下行壓力同樣顯著。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近期跌破8萬元/噸關口,帶動磷酸鐵鋰原料成本中樞下移,形成"原料跌價-成品跟跌"的負反饋循環。
市場分化特征顯著
動力型產品價格承壓更為突出,主要受低端動力電池產能過剩拖累。行業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動力型產品庫存周轉天數較儲能型高出30%,高端型號成交不足導致市場呈現"低端過剩、高端收縮"格局。而儲能領域雖保持穩定需求,但下游電芯廠采取"背靠背"采購模式,訂單周期縮短迫使材料企業降低庫存水位。
政策調控加速行業洗牌
工信部近期發布的《鋰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修訂版明確要求新建項目需配套儲能系統產能,倒逼低端產能出清。與此同時,歐盟碳關稅政策迫使企業加大低碳生產工藝投入,具備海外建廠能力的頭部企業正加速布局馬來西亞、匈牙利等新興生產基地,進一步擠壓中小廠商生存空間。
成本支撐與需求預期博弈
盡管碳酸鋰價格弱勢未改,但部分機構認為當前磷酸鐵鋰價格已接近成本支撐位。測算顯示,當前動力型產品完全成本約34,000元/噸,儲能型約31,000元/噸,現貨價格已跌破部分企業現金成本線。四季度儲能裝機旺季臨近,若碳酸鋰價格企穩回升,市場或迎來階段性反彈機會。
盡管部分廠商已啟動減產計劃,但去庫進程仍受制于終端需求恢復緩慢。市場普遍預計,若9月儲能訂單未能放量,行業或延續"量增價跌"格局。
【僅供參考,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