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I眼鏡從冷門領域躍升為消費電子熱門賽道,小米、Meta、Rokid等企業加速布局,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京東數據顯示,小米首款AI眼鏡開售12小時銷量破萬,HTC等巨頭亦計劃8月推出新品,行業變革蓄勢待發。
前景:技術融合與應用滲透驅動高增長
IDC預測,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將達1205萬臺(同比增18.3%),其中音頻類眼鏡出貨量激增101.9%。這一增長核心源于AI大模型與AR技術的深度融合,早期Google Glass因功能單一、交互低效折戟,如今GPT-4o、通義千問等端側大模型的部署,使AI眼鏡具備實時翻譯、場景識別、健康監測等多功能,從“拍攝工具”升級為“智能終端”。
應用場景持續拓展:工業領域集成數字工單系統,支持遠程AR標注指導;消費端接入支付、叫車等生活服務;社交辦公中,會議字幕投影、演講提詞器等功能解決遠程協作痛點;未來更可能成為元宇宙交互終端,深度滲透生活與工作全場景,前景廣闊。
關鍵材料:金屬支撐性能與體驗升級,AI眼鏡的輕量化、耐用性及功能實現,依賴多種金屬材料的協同作用:
鈦金屬??:低密度、高強度、耐腐蝕,是鏡架優選。如華為智能眼鏡采用鈦金屬鏡架,兼顧輕盈(減輕佩戴壓迫感)與耐用(抗碰撞、防汗水銹蝕),助力實現“40克級”輕量化目標。
??鎂合金??:密度低、比強度高且散熱優。Meta Orion AR眼鏡的鎂合金鏡框,在保證結構強度的同時降低重量,并快速導出芯片熱量,避免過熱卡頓。
??銅??:憑借高導電性,成為內部電路連接核心材料,保障傳感器、處理器、顯示/音頻模塊間信號高效穩定傳輸,避免功能延遲或故障。
??鋁合金??:綜合性能均衡(輕量、高強度、易加工、耐腐蝕),廣泛用于外殼、結構件及內部組件,適配多樣化需求,且成本可控,支撐規模化生產。
結語
AI眼鏡正從“小眾科技”邁向“生活剛需”,市場潛力巨大。金屬材料的創新應用(如鈦、鎂、銅、鋁的性能優化)是提升產品體驗的關鍵。隨著材料科學與AI、AR技術的協同演進,未來AI眼鏡或將解鎖更多場景,成為智能穿戴領域的核心終端。
(注:本文為原創分析,核心觀點基于公開信息及市場推導,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做為入市依據 )長江有色金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