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國內鎢粉報價區間攀升至637,500-645,000元/噸,均價達641,250元/噸,單日漲幅11,250元/噸。
自年初以來,鎢價呈現單邊上漲態勢,價格快速攀升的核心驅動力來自供給端剛性收縮:自然資源部2025年首批鎢礦開采配額較2024年縮減6.45%,江西、湖南等主產區配額下調8%-10%,疊加環保督察導致礦山開工率驟降至35%,現貨庫存消耗周期縮短至15天警戒線。資源稟賦惡化進一步加劇供應壓力,中國鎢礦平均品位從2024年的0.42%降至0.28%,高品位黑鎢礦瀕臨枯竭,開采成本突破10萬元/噸。
需求端則呈現傳統領域收縮、新興賽道爆發的分化格局。軍工領域因俄烏沖突升級及美國反導計劃推進,穿甲彈芯等鎢合金訂單同比增長42%,訂單排期延至2026年;新能源領域光伏鎢絲滲透率躍升,單GW組件耗鎢量達8噸,拉動需求。高端制造領域,航空航天硬質合金刀具國產化率提升,3D打印球形鎢粉需求增長,半導體用鎢材進口替代加速。
市場博弈呈現賣方惜售、買方僵持的特征。礦山企業依托配額優勢惜售待漲,贛州鎢協9月報價環比上調45%,江鎢控股黑鎢精礦招標價突破28萬元/標噸;而下游硬質合金企業面臨成本傳導困境,僅軍工和光伏訂單能實現成本轉嫁。
短期來看,四季度制造業PMI若維持在擴張區間,鎢粉價格或繼續挑戰新高,但需關注9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對大宗商品流動性的沖擊。中長期而言,核聚變裝置鎢基材料需求、量子通信高頻器件等增量場景,將重塑鎢金屬的價值鏈條。
【僅供參考,消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