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全球貴金屬市場迎來標志性時刻——現貨白銀價格歷史性突破40美元/盎司關口,創2011年以來新高;國內長江現貨1#白銀中間價同步飆升至9615元/千克,單日漲幅達2.67%。這一里程碑式行情的背后,是宏觀政策轉向、地緣風險升溫與產業革命爆發的深度共振,標志著白銀正從“黃金的影子”向獨立戰略資產加速蛻變。
宏觀政策:降息周期重構白銀估值邏輯
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是本輪行情的核心催化劑。當前市場對9月降息的預期概率已超90%,持續寬松的預期大幅降低了白銀的持有成本。美元指數隨之下破97.6關口,創近兩周新低,以美元計價的貴金屬資產吸引力顯著提升,資金加速從美元資產向白銀遷移。
更關鍵的是,美聯儲理事沃勒近期明確表態“未來3-6個月可能持續降息”,為白銀提供了長期估值支撐。歷史數據顯示,美聯儲降息周期中,白銀因兼具金融屬性與工業屬性,往往跑贏黃金;此次政策轉向不僅打破了過去兩年的“高息壓制”,更重塑了市場對白銀的定價框架。
地緣風險:避險需求點燃短期催化
中東局勢惡化成為短期行情的“導火索”。加沙地帶人道主義危機持續升級,超50萬人陷入饑荒,以黎、以敘邊境沖突不斷外溢,地緣風險溢價快速抬升。白銀的“雙重屬性”(避險+工業)在此背景下被放大——相較于黃金,其相對低估的特性吸引避險資金涌入。歷史經驗表明,地緣沖突期間白銀波動率常高于黃金。此次突破40美元,本質是市場對中東局勢失控擔憂的集中釋放,避險買盤與長期配置需求形成合力。
供應端現狀
?礦產銀主供應源增長停滯?,主要產出國為墨西哥、中國、秘魯等,受礦山品位持續下降,環保政策趨嚴及主產品(如鉛、鋅)價格波動影響,礦企擴產意愿低迷,近年產量增速緩慢甚至停滯,供應彈性顯著降低。再生銀回收瓶頸限制補充能力?,一方面,高銀價雖理論上刺激回收,但小散戶因回收流程復雜、收益不穩定等因素參與度下降;另一方面,大型企業提純成本占銀價比例高達15%-20%,壓縮了再生銀的利潤空間,導致再生銀產量難以隨銀價上漲而有效釋放,對供應缺口的填補能力較弱。
需求端現狀
業需求光伏領銜的剛性增長?,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的爆發式增長推動光伏用銀總量持續攀升,電子、5G等傳統工業領域的需求保持穩定增長,而傳統攝影用銀因數字化替代持續萎縮,對整體需求拉動有限。隨著銀價持續上漲,實物投資需求(如銀條、銀幣)顯著回升。全球央行購銀趨勢進一步強化了長期投資邏輯——新興市場央行為分散外匯儲備風險,逐步增加白銀配置,推動央行購銀量呈增長態勢,為需求端提供長期支撐。供應端受限于礦產銀增長停滯與再生銀回收瓶頸,而需求端受光伏等工業需求剛性增長拉動,供需矛盾加劇,成為推動銀價上漲的核心基本面因素。
市場結構:投資熱潮與產業資本共振,白銀市場的“雙重輸血”正在加速價格上行:
•機構資金加速布局??:全球白銀ETF持倉量2025年上半年激增9500萬盎司,SLV(全球最大白銀ETF)連續兩日單日加倉超150噸,創歷史峰值。機構的“配置型買入”反映了市場對白銀長期價值的認可。
•個人與產業資本涌入??:國內深圳水貝市場銀條銷量同比激增,湖南郴州等地“文旅+白銀”模式(如銀飾加工體驗、投資銀條定制)帶動消費端爆發;產業資本方面,光伏企業為鎖定原料供應,開始與礦企簽訂“長協價”合約,進一步推升現貨溢價。
•央行儲備多元化提速??:俄羅斯、土耳其等國已悄然將白銀納入外匯儲備配置。盡管當前規模有限(占總儲備不足1%),但主權資本的入場具有標志性意義——白銀的“貨幣屬性”正從歷史記憶中蘇醒,未來或成為多極貨幣體系中的重要補充。
短期展望:技術突破與風險博弈
技術面看,白銀突破40美元關鍵阻力位后,上方目標直指高點49.8美元。但需警惕兩大風險:
•政策預期反復??:若美國8月非農數據超預期強勁,可能推遲降息節奏,引發短期回調;
•投機資金波動??:COMEX白銀期貨未平倉合約已處歷史高位,若部分多頭集中獲利了結,可能放大價格震蕩。
關鍵觀察窗口:9月18日美聯儲議息會議、中東局勢演變、三季度光伏裝機量實際完成情況。
結語:白銀的“新時代”已經開啟
此次突破40美元,不僅是價格的歷史性跨越,更是市場認知的重構——白銀正從“黃金的影子”,憑借新能源需求的剛性、供給端的剛性短缺,以及地緣與貨幣體系變革的催化,蛻變為獨立于傳統貴金屬的戰略資產。
(注:本文為原創分析,核心觀點基于公開信息及市場推導,以上觀點僅供參考,不做為入市依據 )長江有色金屬網
【免責聲明】:凡注明文章來源為“長江有色金屬網”的文章,均為長江有色金屬網原創,版權歸本網站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站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長江有色金屬網)”的文章,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站已盡可能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標注,若有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本網站所發布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