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鋯)概念板塊延續近20日主力資金凈流出態勢,累計規模達61.85億元,但細分領域龍頭股呈現冰火兩重天格局。盛和資源當日獲6184萬元主力資金凈流入,股價逆勢上漲2.15%,主因公司坦桑尼亞重砂項目全面達產,資源自給率提升至65%,有效對沖南非鋯礦斷供風險;而三祥新材因固態電解質用氯化鋯粉量產線啟動,綁定清陶能源供應鏈,近5日獲產業資本累計增持超8000萬元。反觀東方鋯業,8月26日主力資金凈流出1.5億元創近20日單日最高撤離紀錄,股價應聲下跌2.74%,但前一日(8月25日)該股剛獲4740萬元主力搶籌,短期資金博弈幅度達3.24億元,凸顯市場對鋯基固態電池技術路線的分歧。
行業分析指出,鋯產業鏈正經歷“傳統供應風險”與“新興技術突破”的雙重沖擊。盛和資源通過海外資源布局強化成本優勢,其坦桑尼亞Fungoni項目一期產能已完全釋放,二期建設加速推進,預計2025年底形成10萬噸/年重砂精礦產能,有效緩解國內鋯英砂進口依賴度超80%的困境。三祥新材則依托氯化物路線固態電解質技術突破,與寧德時代、清陶能源等頭部企業建立戰略合作,2024年Q4已實現小批量供貨,當前正規劃建設萬噸級鋯基氯化物前驅體基地,目標占據全球固態電池電解質材料15%-20%市場份額。相比之下,東方鋯業雖在氧化物路線取得樣品認可,但市場對技術商業化進度存疑,疊加近期主力資金連續多日凈流出,短期股價承壓明顯。
市場數據顯示,鋯概念股分化背后是資金對技術路線的重新定價。盛和資源、三祥新材分別代表資源控制型和技術突破型投資邏輯,而東方鋯業因技術驗證周期較長、產能釋放滯后,成為資金短期撤離重災區。機構認為,隨著2026年全球固態電池規模化量產臨近,鋯基材料賽道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具備資源壁壘與量產能力的企業有望勝出。
【免責聲明】:凡注明文章來源為“長江有色金屬網”的文章,均為長江有色金屬網原創,版權歸本網站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站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長江有色金屬網)”的文章,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站已盡可能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標注,若有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刪除有關內容。本網站所發布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