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價格異動:供需錯配引發歷史級行情
原料端暴力拉升:9月2日長江綜合數據顯示,輕稀土鐠釹金屬和中重稀土氧化鏑齊漲:
金屬鐠報802500-810000元/噸,均價報806250元/噸,單日漲12,500元/噸;
金屬釹報785000-792500元/噸,均價報788750元/噸,單日漲12,500元/噸;
金屬鏑報2020000-2055000元/噸,均價報2037500元/噸,單日漲10,000元/噸;
氧化鐠報642500-647500元/噸,均價報645000元/噸,單日漲6,250元/噸;
氧化釹報640000-645000元/噸,均價報642500元/噸,單日漲7,500元/噸;
氧化鏑報1620000-1640000元/噸,均價報1630000元/噸,單日漲2,500元/噸;
驅動邏輯:
供給剛性:國內稀土開采配額零增長,緬甸進口中斷(占全球中重稀土供應30%),離子型礦分離產能受限;
需求爆發:人形機器人單臺鐠釹用量達2kg(等效新能源汽車需求),1-8月風電新增裝機同比增38%,推動需求超預期。
二、股市背離:成本傳導受阻與估值重構
9月2日,稀土永磁板塊震蕩走低,龍磁科技、領益智造、寧波韻升跌超7%,正海磁材、北礦科技、湘電股份跌超6%,北方稀土跌超4%。
1)、產業鏈利潤擠壓:
•中游承壓:鐠釹冶煉加工費同比降40%,北方稀土毛利率壓縮至15%;
•下游抵制:磁材企業報價跟漲滯后,金力永磁等大廠轉向磁粉自供模式,行業開工率降至65%。
2)、市場情緒分化:
•獲利回吐:稀土永磁指數8月漲27%,超買引發技術調整;
•資金撤離:板塊主力凈流出93.85億元,北向資金減持龍頭股。
三、結構性矛盾:資源與技術決定抗周期能力
1)、輕稀土VS中重稀土:
•輕稀土:北方稀土原料自給率超90%,但面臨印尼、美國新礦投產沖擊(2026年海外產能或增40%);
•中重稀土:廣晟有色、廈門鎢業受益配額管控,氧化鋱毛利率維持60%以上,但緬甸復產預期壓制遠期估值。
2)、技術壁壘分化:
•高端磁材:金力永磁晶界滲透技術降低重稀土用量20%,單噸成本低于行業均值15萬元;
•低端產能:中小廠商因鐠釹金屬高價被迫減產。
四、后市展望:警惕“有價無市”,聚焦核心資產
短期(Q3):若鐠釹價格突破90萬元/噸,或觸發磁材企業提價,但需觀察特斯拉機器人量產進度(訂單交付延遲1-2個月);
中長期(2026-2027):稀土集團整合加速(中國稀土集團市占率或超50%),具備“礦山-分離-磁材”一體化能力的企業將勝出。
五、操作觀點與投資建議
稀土價格進入“政策定價”階段,建議關注配額增長確定性強、海外布局完善的標的;需警惕緬甸礦復產回調壓力,優先配置輕稀土龍頭;
核心策略:聚焦“資源+技術”雙壁壘企業,警惕短期價格泡沫,規避低端加工環節。
結語:資源為王時代的投資邏輯重構
稀土價格與股市的背離,本質是產業鏈利潤分配機制的重構。擁有資源定價權、技術降本能力的企業將穿越周期,而低端加工環節將加速出清。投資者需緊扣“資源掌控力”與“技術壁壘”兩大核心,在市場博弈中捕捉結構性機會。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