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國內電解鎳(板狀)現貨均價報125,150元/噸,單日跌幅300元/噸,報價區間收窄至124,800-125,500元/噸。鎳市場在印尼供應擾動、新能源需求分化及宏觀政策預期交織下,呈現復雜格局。
供給端:印尼產能釋放與國內冶煉韌性并存
印尼鎳礦供應仍是全球鎳市核心變量。盡管雅加達等地社會動蕩引發短期供應擔憂,但主要鎳工業園區生產未受實質沖擊,2025年印尼濕法冶煉中間品(MHP)產能預計達150萬噸,同比增25%。國內方面,精煉鎳企業維持高開工率,8月產量環比增4%,金川、格林美等頭部企業通過RKEF工藝改造將綜合成本壓降至900美元/噸以下。進口窗口持續打開,LME鎳庫存維持21萬噸高位,滬倫比升至8.02,保稅區鎳豆清關量環比增12%,加劇現貨市場流動性壓力。
需求端:不銹鋼疲軟與新能源結構性增長分化
不銹鋼領域需求持續低迷,新能源需求呈現“三元電池邊際回暖,磷酸鐵鋰替代加速”特征。特斯拉Cybertruck量產帶動高鎳前驅體需求,但磷酸鐵鋰電池裝機占比升,抑制鎳消費增速。合金與電鍍領域需求相對穩定,但高端靶材、高溫合金等增量需求尚未形成規模效應。
政策:印尼配額博弈與歐盟碳關稅施壓
印尼能礦部擬調整鎳礦出口配額審批規則,擬將鎳鐵出口關稅減免期限延長至2026年,但要求礦商配套建設下游冶煉產能。
國內環保政策趨嚴,鎳鐵冶煉企業需在2025年底前完成煙氣脫硫改造,噸鋼環保成本增加80-120元。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第二階段實施后,出口至歐盟的鎳產品需按歐盟碳價補足生產國碳排放成本差。
短期鎳價或維持123,000-127,000元/噸區間震蕩,若印尼供應擾動升級或新能源需求超預期放量,可能突破130,000元關口。
【僅供參考,消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