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一:天宏鋰電上半年凈利同比大增66.47%,海外營收狂飆139%!柔性生產+固態電池布局打開增長空間
天宏鋰電財報披露,2025年上半年營收2.27億元(同比+9.82%),凈利潤545.73萬元(同比+66.47%),海外市場營收激增139.69%。公司通過柔性生產、全球認證及客戶合作鞏固優勢,加速固態電池技術研發,并推進擴產項目(預計2026年投產),以應對行業波動并拓展儲能領域。
行情點評:
鋰電池行業短期承壓但長期向好,天宏鋰電憑借技術儲備、全球化布局及產能彈性,在行業洗牌期凸顯韌性,未來增長潛力取決于固態電池商業化進度與海外市場滲透成效。
資訊二:鋰電行業狂飆突進遇急剎車:超百億項目密集終止,技術路線博弈引爆產業洗牌
江蘇國泰、道氏技術等企業近期密集終止鋰電項目,主因電解液/三元前驅體產能嚴重過剩、固態電池技術商業化受阻及政策收緊。從“規模競賽”轉向“技術深水區”,企業收縮低效產能、加碼海外布局,固態電池等高壁壘賽道成破局關鍵。
行情點評:
短期陣痛加速行業出清,技術儲備與全球化能力成勝負手,靜待產能出清后技術紅利窗口重啟。
資訊三:跨界玩家離場、巨頭赴港補血,全球化+技術壁壘成破局密鑰?
如寶明科技、華軟科技等跨界企業加速退場,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巨頭扎堆赴港IPO融資超千億,以應對價格戰、技術迭代與全球化布局壓力。行業從“規模狂奔”轉向“技術+資本”雙輪驅動,海外產能與固態電池成突圍焦點。
行情點評:
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供需失衡導致價格競爭激烈,企業現金流承壓,部分企業毛利率下降,負債率上升,因此尋求境外融資,技術儲備深度與全球化執行效率或將決定企業生死。
資訊四:長陽科技砍半鋰電隔膜項目產能,行業“內卷”困局難解?
長陽科技因鋰電隔膜價格持續下跌、毛利率不及預期,將兩大隔膜項目規模腰斬(原計劃10.5億㎡→5.5億㎡),上半年凈虧損855萬元。同期,行業協會呼吁“反內卷”,但專家指出僅靠自律難去低端產能,需政策干預或市場長期出清。
行情點評:
產能過剩+價格戰雙重絞殺下,行業洗牌加速,技術升級與海外突圍成少數頭部企業續命籌碼,中小廠商恐成墊腳石。
綜合來看,?產能過剩加劇價格戰?
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同比增,但低端產能利用率不足,企業以價換量導致毛利率承壓。中小企業面臨固定資產減值與現金流危機。
?技術分化催生結構性機會?
高壓實、快充等高端產品需求激增,頭部企業憑借技術壁壘搶占先機。龍蟠科技等廠商轉向海外市場與儲能賽道,差異化布局緩解內卷壓力。
?政策干預呼聲漸高?
行業協會雖倡導“反內卷”,但缺乏強制力。有專家建議效仿光伏行業建立產能紅線與價格引導機制,加速淘汰落后產能,避免長期虧損拖累產業鏈。
行業短期陣痛難免,具備技術迭代能力、全球化布局的龍頭企業有望穿越周期,而同質化競爭者或淪為產能出清代價。政策與市場的雙重洗牌下,鋰電行業或迎來的新格局。
【僅供參考,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