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2025年8月26日,長江綜合鎢粉均價達501500元/噸,較前一交易日大幅上漲16500元/噸。
國內鎢品市場掀起新一輪漲價潮。據中鎢在線數據顯示,仲鎢酸銨(APT)報價飆升至35萬元/噸,單日漲幅達2.94%,較年初累計上漲65.9%;黑鎢精礦(≥65%)和白鎢精礦(≥65%)分別報23.3萬元/標噸和23.2萬元/標噸,日漲幅均超3%,年內漲幅雙雙突破60%。
與現貨市場的火爆形成強烈反差的是,A股鎢概念板塊當日集體跳水,鎢指數(884282.TI)重挫3.7%,領跌兩市,翔鷺鎢業、廈門鎢業、章源鎢業等龍頭企業跌幅均超3%。
供給收縮:政策與環保雙重壓力下的產能瓶頸。此輪鎢價飆升的核心驅動力來自供給端的持續收緊。2025年第一批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5.8萬噸,較2024年同期減少4000噸,降幅達6.45%。作為全球最大鎢資源國,中國通過配額制嚴格控制開采規模,疊加江西、湖南等主產區環保督查趨嚴,部分礦山因安全檢查被迫停產,導致現貨流通量驟減。
頭部企業的報價策略進一步加劇市場緊張情緒。廈門鎢業8月上半月APT長單價格調漲至27.95萬元/噸,較7月上漲6.3%;章源鎢業同期報價更攀升至28.3萬元/噸,市場傳言部分中小冶煉廠已暫停報價,惜售情緒濃厚。
需求爆發:傳統領域企穩 新興賽道崛起。盡管宏觀經濟復蘇乏力,但鎢的下游需求呈現結構性分化。傳統領域中,基建投資回暖帶動硬質合金刀具需求回升,7月切削工具用鎢消費量環比增長8%。出口數據印證了海外需求的邊際改善。7月中國鎢品出口量環比激增34.1%至1692.7噸,其中歐洲市場訂單占比升至35%,主要應用于汽車零部件與高端裝備制造。
當前鎢價已脫離成本支撐區間,但供給剛性決定了價格中樞的抬升趨勢。
從中長期視角看,新能源與高端制造的產業升級將持續釋放鎢需求。而固態電池商業化提速,或使鎢基材料成為下一個千億級賽道。此背景下,具備資源自給率優勢的企業將率先受益于行業高景氣周期。
盡管鎢價短期存在回調壓力,但資源稀缺性與需求剛性為其構筑了堅實的底部支撐。需重點關注第二批配額發放節奏、海外礦山復產進展及下游需求兌現情況,避免盲目追漲殺跌。隨著全球制造業向高端化轉型,鎢作為“工業牙齒”的戰略價值或將迎來重估。
【僅供參考,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