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剛過,金屬市場就上演了一場“冰與火之歌”——銅、鋁、鋅價格在多重因素交織下走出分化行情。有人高歌猛進,有人高位震蕩,還有人暗藏隱憂。這場由宏觀政策、供需博弈和資金情緒共同導演的“金屬大戲”,究竟藏著哪些門道?
銅:沖高后“踩剎車”,供需博弈進關鍵期
節后銅價直接“暴走”,倫銅一度沖至16個月最高點11000美元/噸,國內銅價同樣瘋狂沖高至16個月最高點88090元/噸。這波漲勢背后,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是主推手——市場押注10月降息概率超97%,低利率環境讓非孳息的銅更具吸引力。同時,銅礦供應端“風波”不斷:從智利礦山罷工到印尼出口政策變動,供應擾動信號頻發,疊加節后剛需補庫,銅價趁勢飆升。
但“狂歡”之后,市場開始冷靜。下游銅桿企業因假期停工導致開工率下滑,高價銅抑制了部分采購需求。業內普遍認為,銅價短期需“歇腳”調整,預計未來一周將在81000-89500元/噸區間震蕩,等待新的供需信號。
鋁:高位震蕩“等風來”,社庫變化是關鍵
鋁市則走出“高開橫盤”的走勢。國內A00現貨鋁節后報20975元/噸,較節前漲1.17%,主要得益于外盤在國慶期間的強勁表現及國內補漲需求。美國10月降息預期升溫,進一步推高金屬整體估值。但鋁價高位也帶來壓力——下游加工企業補庫意愿克制,鋁價上漲持續性需看社庫變化。若庫存累積不及預期,鋁價或窄幅回撤后反彈,周均價有望圍繞20850元波動。
鋅:美指下滑“搭便車”,基本面疲軟藏隱憂
鋅價在節后同樣迎來上漲,主因是美元指數下滑及海外不確定性擾動。但鋅的“底氣”明顯不足:下游對高鋅價接受度低,需求端支撐偏弱。業內提醒,需警惕鋅價沖高后的回落風險,下周重點關注2.17-2.27萬元/噸的區間表現。
后市展望:金屬市場“三重奏”如何收尾?
當前金屬市場的核心邏輯仍是“宏觀預期+供需現實”的博弈。銅需警惕需求反應遲緩的拖累,鋁需關注社庫變化對價格的支撐力度,鋅則需提防基本面疲軟帶來的回調壓力。在美聯儲降息路徑逐漸明朗、全球供應鏈擾動持續的背景下,金屬價格或維持寬幅震蕩格局。投資者需緊盯三大信號:美聯儲政策動向、全球銅礦供應穩定性、以及鋁社庫數據變化。
金屬市場的“漲跌密碼”,從來不是單一因素能破解的。在銅鋁鋅的“三重奏”中,唯有看懂供需、資金與政策的“合奏”,才能把握住下一波行情的“主旋律”。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對市場進行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操作需謹慎,投資有風險。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