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6月28日起,境內航班禁止攜帶無3C標識、標識模糊或被召回批次的充電寶。3C認證(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涵蓋鋰電池、移動電源等涉及人身安全的產品,未獲認證的產品不得生產、銷售或進口。
2025年民航已發生15起充電寶起火冒煙事件,部分因電芯原材料缺陷導致熱失控。實驗顯示,劣質充電寶短路后15秒冒煙,溫度超400℃,遠超客艙材料燃點。同時,行業存在低價競爭亂象,劣質電芯成本比合格品低30%,部分廠商使用二手或工業廢料電芯。
充電寶新規或將對新能源產業鏈上游材料端產生顯著影響。新規強制要求充電寶采用合規電芯,促使鋰電池廠商加強原材料管控,隔膜、電解液等關鍵材料需通過更嚴格的測試,推動高性能材料如高鎳三元、固態電解質的滲透率提升。頭部電芯企業加速替代中小廠商的低端產能。同時,電芯溯源要求促使電池廠商建立全流程品控體系,新能源車企也可能加強對動力電池供應商的審計,淘汰資質不全的二線供應商。
影響同樣可能波及中游制造端。現況來看,充電寶行業集中度提升,低端產能加速淘汰,市場份額向頭部企業集中。此外,充電寶的快充和高能量密度技術與新能源汽車需求形成技術共振,具備跨界研發能力的廠商有望在儲能和動力電池領域獲得更多訂單。
而在下游應用端,安全需求正在重構充電寶市場格局。合規充電寶因安全成本增加而出現溢價,同時消費者對新能源車電池安全性的支付意愿也在增強,高端車型的電池安全配置溢價空間進一步擴大。共享充電寶企業如怪獸充電被迫升級設備,推動換電柜與光伏儲能結合的方案,此模式有望延伸至新能源汽車換電領域,催生“光儲充換”一體化解決方案的需求。
【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以上內容不做決策依據,僅供市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