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2025年8月19日,長江綜合電池級碳酸鋰(99.5%)均價報86450元/噸,工業級碳酸鋰(99.2%)同步上漲900元/噸;而期貨主力合約收跌1.79%,報87540元/噸。這一矛盾走勢背后,既暗含礦端擾動與終端消費的激烈博弈,也折射出市場對供需格局的深度分歧。
一、價格表現:現貨堅挺,期貨回調,市場情緒分化
1. 現貨市場:礦端擾動推高成本,持貨商惜售
盡管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突破8.6萬元/噸,但市場成交并未因漲價而萎縮。青海鹽湖地區因夏季產能利用率飽和,疊加環保督察導致鹽田曬制進度放緩,現貨供應偏緊;江西宜春部分鋰云母礦企因尾礦處理不達標被責令整改,實際產量縮減超10%。持貨商普遍看好后市,低價貨源難覓,推動現貨價格逆勢上漲。
2. 期貨市場:資金博弈加劇,盤面受消息面沖擊
今日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收跌1.79%,報87540元/噸,與現貨形成“期現倒掛”。市場傳聞非洲某大型鋰礦因勞資糾紛暫停開采,導致原料供應預期收緊,但這一消息未能持續推高期價。相反,部分資金選擇在價格高位獲利了結,疊加美聯儲官員“鷹派”發言引發美元指數反彈,對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形成壓制。
二、核心驅動因素解析
1. 供需博弈:減產與復產并存,終端消費“淡季不淡”
供應端:
減產擾動:澳大利亞Greenbushes礦山因設備檢修,8月鋰精礦發貨量預計減少15%;津巴布韋Bikita礦山因電力短缺,產能利用率降至70%。
復產增量:四川李家溝鋰礦完成技改,8月產量環比提升20%;寧德時代宜春項目一期達產,新增碳酸鋰產能2萬噸/年。
需求端:
新能源汽車:7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87.8萬輛,滲透率首次突破50%,比亞迪漢L、小米SU8等熱銷車型電池包容量提升至90kWh,直接拉動碳酸鋰需求。
儲能領域:2025年全球新型儲能新增裝機量預計突破120GWh,其中磷酸鐵鋰電池占比超95%,成為碳酸鋰需求新增長極。
2. 成本支撐:礦價攀升推高生產成本
鋰精礦價格持續堅挺,澳大利亞6%品位鋰精礦CIF價報1120美元/噸,環比上漲8%;非洲4%品位鋰精礦FOB價漲至980美元/噸,折算碳酸鋰生產成本超8萬元/噸。
江西宜春鋰云母礦企因水資源稅上調,單噸碳酸鋰生產成本增加1200元,成本支撐線成為期現價格難以下行的關鍵因素。
3. 政策與資金:歐盟碳關稅倒逼產業升級,資金流向分化
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將于2026年實施,碳酸鋰出口成本預計增加10%-15%,倒逼企業通過綠電采購、碳足跡認證等方式對沖風險。
期貨市場資金流向分化,機構席位凈多單減少12%,但散戶凈多單增加8%,顯示市場對后市存在分歧。
三、后市展望:短期震蕩,長期供需格局待重塑
1. 短期:期現聯動或加劇,關注礦端與需求邊際變化
8月20日澳大利亞Pilbara礦業將進行鋰精礦拍賣,成交價可能成為短期價格風向標。
若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數據超預期,或儲能項目招標放量,碳酸鋰價格有望突破8.8萬元/噸;若礦端供應恢復超預期,期價可能回踩8.5萬元/噸支撐位。
2. 長期:技術突破與資源整合定調上行趨勢
鋰云母提鋰技術成熟,江西宜春地區鋰云母礦回收率由85%提升至92%,生產成本下降15%,將緩解資源依賴。
龍頭企業通過“資源+技術”雙輪驅動,如天齊鋰業控股格林布什礦山,贛鋒鋰業布局阿根廷Mariana鹽湖,行業集中度(CR3)有望提升至45%,強化中國在全球鋰產業鏈的話語權。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