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9月24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多晶硅報價區間為49,000-50,500元/噸,均價49,750元/噸,較上一交易日持平。
當前多晶硅市場正處于政策調控與市場機制共同作用的調整期。供給端產能收縮與需求端結構性增長形成博弈,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龍頭企業技術優勢進一步凸顯,而高成本產能面臨持續出清壓力。
供給端:政策驅動下的產能重構
多晶硅行業正經歷能耗標準升級帶來的深度調整。最新發布的國家強制性標準將單位產品能耗紅線大幅收緊,現有產能中約兩成無法滿足基準要求,需在2026年底前完成技改或退出。頭部企業通過技術迭代鞏固優勢,顆粒硅技術路線憑借顯著能耗優勢成為新增產能主流,傳統改良西門子法產線則面臨嚴峻改造壓力。區域電價政策調整進一步加劇成本分化,西南地區豐水期結束后,部分企業或因邊際成本倒掛被迫減產。
需求端:技術迭代與終端博弈并存
光伏裝機需求保持韌性,但產業鏈利潤分配失衡問題突出。N型電池技術滲透率持續提升,帶動高性能硅料需求增長,而中小企業受限于技術能力,難以滿足市場對高純度硅料的品質要求。組件端因終端電站收益率承壓維持低價競爭,海外新興市場訂單增長部分抵消國內需求疲軟,但國際貿易壁壘對出口形成持續壓力。
社會庫存仍處高位,去庫進程需持續至2026年中。期貨市場受政策預期提振出現階段性反彈,但現貨市場因高庫存壓制反彈乏力,期現價格呈現分化走勢。期現貿易商通過倉單操作參與套利,但交割規則限制導致隱性庫存壓力向遠期轉移。
政策端:多維調控構建長效機制
工信部聯合行業協會構建能耗+產能+價格協同治理體系。覆蓋行業主要企業的專項監察持續推進,企業需定期提交能效達標證明。行業自律公約引導企業主動控產,頭部企業通過產能置換優化布局,但地方執行力度差異可能延緩出清節奏。市場傳聞的戰略收儲計劃若落地,或對庫存消化形成關鍵支撐。
國內經濟復蘇態勢下,工業硅等原材料價格波動加劇成本端不確定性。全球范圍內,清潔能源轉型加速推動光伏裝機需求,但主要進口國對低碳認證的要求推高出口門檻,企業加速布局海外產能以規避貿易風險。
當前市場正處于政策底與市場底的過渡階段。短期價格波動受情緒與庫存周期主導,中長期走勢則取決于產能出清效率與技術迭代速度。建議關注N型料占比提升及顆粒硅滲透率變化對行業格局的重塑作用,同時警惕政策執行力度不及預期帶來的回調風險。
【僅供參考,消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