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銅業巨頭奧魯比斯在美國佐治亞州的“綠色工廠”正式點火投產,這可不是簡單的建廠新聞——它正悄悄改寫全球銅資源的游戲規則。這家耗資8億美元、年處理18萬噸廢料的“金屬煉金爐”,到2026年能吐出7萬噸高純度粗銅,順帶撈出鎳、錫等“副產寶藏”,直接把美國銅供應的“進口依賴癥”給盤活了。
美國每年要“吃”掉180萬噸銅,一半靠進口,這相當于銅供應鏈的“命門”捏在別人手里。奧魯比斯新廠一開,相當于在美國本土造了個“銅再生基地”,產出的粗銅再經歐洲精煉網“深加工”,變成全球客戶搶著要的成品銅材。這波操作既踩中了美國“關鍵礦產自主化”的政策紅心,又蹭上了全球綠色轉型的東風——畢竟廢料回收比挖新礦節能90%,碳排放直降80%,妥妥的循環經濟“模范生”。
別小看這7萬噸粗銅,它背后藏著三重戰略深意。對美國來說,這是“銅安全”的壓艙石,減少進口依賴不說,還能把廢料變廢為寶;對奧魯比斯而言,北美市場成了新增長極,未來還能復制更多項目,把回收版圖鋪滿北美;對全球銅鏈而言,美歐回收體系通過這家廠“牽手”,供應鏈更韌了,抗風險能力直接拉滿。
更妙的是,這波銅回收潮正撞上新能源的“銅需求海嘯”。電動汽車、儲能電池、5G基站哪個不是“銅耗子”?AI數據中心未來十年要吞掉430萬噸銅,相當于智利全年產量。這時候,能高效回收銅的廠子,就是站在風口上的“印鈔機”。
但別急著盲目樂觀?;厥諒S從投產到滿產得熬到2026年,中間還有廢料供應穩不穩定、技術磨合順不順利的坎兒。不過,當“銅荒”警報越來越響,當“戰略資源”地位越來越重,像奧魯比斯這樣的回收廠,怕是要成為未來銅市的“定海神針”了。
銅,早不是埋在地下的“死礦”,而是流動在廢料里的“活資源”。奧魯比斯這步棋,下的是“循環經濟”的大勢,贏的是“資源安全”的未來。這波銅回收革命,你跟不跟?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決策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