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9 日,國內白銀行情強勢爆發,現貨與期貨價格同步大幅沖高。長江現貨 1# 白銀均價報 10765 元 / 千克,較前一交易日上漲 250 元;截至 11:00,滬白銀主力 2512 合約報 10855 元 / 千克,單日漲幅達 3.13%,勁升 329 元,創近期價格新高。這一波漲勢背后,是美聯儲政策預期、牛市情緒傳導與跨市場聯動形成的多重合力。
核心驅動:降息預期與牛市情緒雙重催化
此次銀價飆升首先源于宏觀流動性預期的持續升溫。盡管 9 月美聯儲降息 25 個基點后,主席鮑威爾表態偏鷹,但市場對 10 月繼續降息的預期未減,且點陣圖顯示年內仍有 2 次降息空間,這種寬松預期持續弱化美元吸引力,利好貴金屬估值提升。與此同時,著名經濟學家洪灝近期提出的 “牛市已至” 論斷持續發酵,其強調的 “再通脹周期開啟” 與 “稀缺資產價值重估” 邏輯,正推動資金向金銀等貴金屬板塊傾斜,銀礦股關注度同步上升。
從市場情緒看,洪灝提及的 “大量資金尚未入場” 的分歧狀態,反而成為行情延續的潛在動力。今日白銀價格突破后,不少觀望資金開始入場,進一步放大了漲幅,形成 “價格突破 — 資金跟進” 的正向循環。
需求支撐:工業韌性強化基本面托底
除金融屬性驅動外,白銀工業需求的韌性為價格提供了基本面支撐。作為新能源、電子等產業的關鍵原材料,國內新能源產業鏈開工率維持高位,光伏、動力電池等領域對白銀的剛性需求持續釋放。此前鋁價等工業金屬的震蕩偏強走勢,已印證裝備制造業需求回暖,這種復蘇態勢正逐步傳導至白銀等關聯品種。
后市展望:關注降息落地與資金持續性
對于后續行情,市場普遍認為在宏觀利好未兌現前,銀價仍具上行空間。若 10 月美聯儲降息落地,疊加牛市情緒擴散,滬銀主力有望向 11000 元 / 千克關口發起沖擊。但需警惕短期風險:一是鮑威爾此前 “不急于快速降息” 的表態可能抑制市場預期,二是 “十一” 假期前部分資金或提前獲利了結,可能引發階段性回調。
【文中數據來源網絡,觀點僅供參考,不做投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