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日,長江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金屬鋰現貨報價區間攀升至58萬-61萬元/噸,均價較前一交易日大漲1萬元至59.5萬元/噸,上升趨勢較為明顯。
供應端:采礦權收緊與海外擾動共振
國內金屬鋰供應緊張局面持續加劇。2025年8月,江西、四川等地采礦權證審批周期延長,導致云母提鋰產能利用率降。與此同時,南美鹽湖提鋰項目受厄爾尼諾氣候及資源國國有化政策沖擊,實際產量低于預期;澳大利亞格林布什等核心鋰礦項目因開發周期延長、勞工成本上升等問題投產延遲,全球鋰資源整體供應缺口進一步擴大。
需求端:固態電池商業化打開增量空間
新能源汽車與儲能領域需求保持強勁,但結構性分化顯著。2025年1-7月,動力電池領域金屬鋰消費量同比增長23%,而儲能電池因磷酸鐵鋰電池占比提升,金屬鋰需求增速放緩至15%。
市場分化:碳酸鋰與金屬鋰走勢背離
與金屬鋰強勢上漲形成對比,碳酸鋰價格持續承壓。碳酸鋰主要用于液態鋰電池,而金屬鋰作為固態電池負極核心材料,技術壁壘更高且供應鏈更為獨立。
政策與資本:行業整合進入深水區
國家反內卷政策持續發力,8月發布的《鋰電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明確要求新建項目需配套回收產能,倒逼中小企業退出。資本市場呈現兩極分化: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等具備海外資源布局的企業股價月內上漲,而依賴國內云母提鋰的企業市值縮水。
短期市場或維持55萬-63萬元/噸高位震蕩,核心變量為智利合資公司產能釋放、江西鋰礦復產節奏及儲能搶裝訂單量。中長期看,輪胎產業出海帶來的原料配套需求、新能源領域對高純度金屬鋰的增量需求,可能成為行業突圍方向。
【僅供參考,消息綜合自網絡,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